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遗产    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文化线路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建筑类    轻工类    

被引量:326H指数:12北大核心: 9 CSSCI: 4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遗产价值的若干问题——遗产价值的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和评价
1
《中国文化遗产》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9
遗产价值问题是遗产保护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遗产保护界在遗产价值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要素结构和评价作用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认识的分歧,需要进行研讨。遗产价值与价值哲学的价值一样,是人这个主体与遗产这个客体发生联系后产生的,...
关键词: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遗产价值 遗产保护学  
传统村落的性质与问题——我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一
2
《中国文化遗产》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5
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都相当脆弱,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城镇化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表层的文化形态是可视的有形物质表象,如村落的建筑形态、村民的发式服饰等;中层的文化结构是产生表层文化形态的行为,...
关键词:传统村落 乡村文化景观  文化形态
文化遗产概论(上)——文化遗产的类型与价值
3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20
文化遗产学主要是由类型学、价值学、保护学、管理学几个方面构成。文化遗产的类型因分类目的和标准的不同,主要分为性状、形态、功能、时代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遗产性状分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化遗产被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种,物质又分...
关键词:文化遗产 遗产类型  遗产价值
“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几个问题
4
《四川文物》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2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
关键词:茶马古道 文化线路 地域范围  
论线性遗产的不同类型
5
《遗产与保护研究》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6
线状遗产(Linear Heritages)是指遗迹本身呈现连绵线条形态的文化遗产,属于点、线、面这个空间形态分类标准下的类型;线性遗产(Sequential Heritages)是指由线状遗迹串联或沿线形边界排列的点线...
关键词:文化遗产 线状遗产  线性遗产  文化线路
遗产与遗产保护学——以文化遗产学的学科范畴为中心
6
《遗产与保护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8
遗产保护学的遗产,是应该完成了代际传承,具有珍稀性和典范性的自然演进的遗留或人类创造的遗存。文化遗产应该具有年代价值,没有完成代际传递的当代创造物不能作为遗产。文化遗产也应该具有稀缺价值,当代仍然流行的事物没有必要作为遗...
关键词:遗产 遗产要素  遗产保护学  文化遗产学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行动——中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三
7
《中国文化遗产》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5
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要对所保护的对象开展细致和全面的调查,系统掌握和深刻理解该村落,找到该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保护者通过开展社会动员,在现有乡村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既有社会组织的作用,依靠走出村庄在...
关键词: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规划  保护  利用  
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
8
《中国文化遗产》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7
保留至今的石刻文物是我们认识古代世界创造力、时代风格、传统差异的重要物质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石刻文物材质的多样性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它们的保存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威胁。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保护...
关键词:石质文物 石窟寺  石刻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蜀道遗产初论——年代、路线和遗产类型
9
《遗产与保护研究》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华  出版年:2017
蜀道是连接古代中国关中腹地与西南区域中心的国家官道,因其穿越了秦岭和巴山山地而素有艰险难行之名。蜀道的年代范围是战国至民国,经历了2个发展时期和5个发展阶段。在蜀道的北四道和南三道中,只有西安-宝鸡-凤州-褒城/略阳-广...
关键词:蜀道 驿道 线性遗产  古代交通
中国石窟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与实践
10
《四川文物》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陈筱 孙华  出版年:2015
在龛窟外部修建保护性建筑及设施是中国石窟寺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就进行了求索和小范围试验,以敦煌莫高窟加固工程以及龙门奉先寺保护为代表,龙门奉先寺修建保护性建筑的设计方案虽未实施,却基本可以代表当时中国石...
关键词:石窟寺  保护性建筑 窟檐  文物保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