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毛泽东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6,760H指数:31北大核心: 899 CSSCI: 1,039 RDFYBKZL: 25
-
排序方式:
-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
- 《思想理论教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永廷 出版年:201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展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强调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是对高校...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教学 全过程
- 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2
- 《教学与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成飞 连文妹 出版年:2018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项目号:16ZZD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项目号:16JJD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 红色文化,就其概念内核而言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以来的革命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凝聚;就其价值内核而言,红...
- 关键词:红色文化 丰富多样性 革命先进性 开放永恒性 国家认同
-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潜在伦理风险与治理路径
- 3
- 《思想理论教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雨奂 出版年:2023
- ChatGP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作为内容生成式产品,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促进了减负增效,...
- 关键词:ChatGPT 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技术风险
-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探析
- 4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胡莹 出版年:2024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的阶段性成果。
-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是脱离社会关系范畴、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目标,是具有创新性、融合性、引领性和超越性等特点的生产力。形成新质...
-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
-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 5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莹 方太坤 出版年:202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
-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
- 关键词: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 论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关系
- 6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莹 出版年:2020
-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总体劳动资料的作用强化和单个劳动者活劳动的作用弱化并存,远程式、散点式、移动式的数字劳动使得劳动和闲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劳动资料的数字化使劳动力相对过剩和资本有机构成提...
- 关键词:数字经济 资本主义劳资关系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方略
- 7
- 《思想理论教育》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君 詹小美 出版年:2018
-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18VSJ090)
- 作为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存在的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共同生命存在圈的形式,延展于复合民族共同体稳定的社会历史联系和共同的文化纽带。共建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共意识、共享中华文化的共有精神家园意识、"你...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方略
- 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
- 8
- 《思想教育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辉 孙晓晖 出版年:2020
- “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JF177)阶段成果。
- 精准思政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所谓精准思政,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推动现实的生命个体成长为目标,以具体问题为着力点,系统性、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
- 关键词:精准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 可行
- “上下分合轨迹”: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
- 9
- 《社会学研究》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黄晓星 出版年:2012
-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视阈下我国社会意识变动趋向与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0zd&048)的初期研究成果;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青年项目课题"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的广州社区工作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B059);中山大学211三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重构"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 本文聚焦于南苑①围绕广安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将该事件置于城市空间重构与生产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社区空间的生产机制。文章指出,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权力在执行过程中隐蔽在市场化的话语体系下,以程序合法性及产权的话语获得垄断地位...
- 关键词:社区空间的生产 含混-谋略型关系 上下分合轨迹 空间霸权 空间正义
- “群体性孤独”的审思:我们在一起的“独处”
- 10
- 《中国青年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滨 江虹 出版年: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分享经济的社会环境与社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ZDA082);教育部人文教育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项目编号:JJD710016)
- 在一起的独处"称为"群体性孤独",即身体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人际关系建立便捷与人际关系实质萎缩成为群体性孤独的一体两面,揭示出人们深陷于与其社会性本质相悖的"在一起"的时代问题。"群体性孤独"是个体与共同体之关系这一经...
- 关键词:群体性孤独 个体化 网络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