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Further Discussion on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NQP):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Theory of Productiv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莹[1] 方太坤[1]

HU Ying;FANG Taikun(School of Marxism,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过程研究”(20&ZD056)。

年  份:2024

期  号:2

起止页码:39-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2023_2024、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从四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主体特征、颠覆性创新驱动的技术特征、多要素渗透融合的结构特征、数智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形态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分 类 号:F12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