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艺术研究院和美术研究院)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艺术 视觉文化 当代艺术 文化 先锋艺术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523H指数:12WOS: 2 北大核心: 68 CSSCI: 90 RDFYBKZL: 9
-
排序方式:
- 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视觉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考察
- 1
- 《文学评论》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周宪 出版年:2017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2JD019)阶段性成果
- 视觉文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形态,它的快速发展构成了一道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风景。从视觉建构、视觉表征和视觉性三个核心概念入手,可以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相关层面展开分析,探索一种视觉文化的研究路径。视觉建构是视觉文化的...
- 关键词:视觉文化 视觉建构 视觉表征 视觉性 世界图像时代
- 论自然生态审美的三大观念转变
- 2
- 《文学评论》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赵奎英 出版年:2016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13ZW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项目编号13JJD750011)的阶段性成果
- 根据"生态"一词的原义及海格尔对生态学的界定,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关键义项:家园、生命和无中心的相互关系。由于康德以来的审美概念,设置了主客体关系框架,强调审美主体的中心地位,主要关注对象的形式而非对象的生命存在,当今的审美...
- 关键词:生态审美 生态概念 个人作为 主客体关系 存在者 卡尔松 生态美学 存在论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美学
- 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
- 3
- 《文艺理论研究》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安德里亚.巴尔蒂尼 出版年:2016
- 艺术的"在地性"一直是公共艺术中的焦点问题。在地性观念旨在强调艺术与场所之间既改变、又适应的辩证关系。本文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逐层论证了三种公共艺术品的展示类型:透明型、割裂型与辩证型。如果公共艺术的价值是参与地方身...
- 关键词:公共艺术 在地性 地方精神 场所
- 审美论回归之路
- 4
- 《文艺研究》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周宪 出版年:2016
- 审美论与文化政治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中两个彼此对抗的理论倾向。审美论发源于启蒙运动,并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20世纪下半叶风向陡转,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一条...
- 关键词:审美论 艺术理论 文学理论 后结构主义 美学知识 政治论 美学理论 文学传统 文学艺术研究 理论倾向
- 从形象看视觉文化
- 5
- 《江海学刊》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周宪 出版年:2014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号:12JZD019)的阶段性成果
-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地形图,文化的广泛视觉化也在悄悄地改变文化自身的规则。可视性成为文化的显性原则,因此,对视觉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的讨论必然指向形象。形象作为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决定了视觉文化的总体面貌,...
- 关键词:形象 图像 影像 景象 类型 学视 觉性
- 空间转向、空间修复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 6
- 《学术研究》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教育部 戴维·哈维 周宪 何成洲 尹晓煌 出版年:2016
- 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又译大卫·哈维),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先后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现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讲座教授。哈维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
- 关键词:空间转向 全球化进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者 历史唯物主义 人文地理学 中国 修复
- 当代艺术及其美学阐释的危机
- 7
- 《文艺研究》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周计武 出版年:2016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艺术体制论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批准号:13CZW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批准号:12YJC760126)成果
- 20世纪90年代的巴黎知识界爆发了一场"当代艺术之争"。批评者认为,当代艺术无原创、无规矩、无价值。辩护者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自由、多元、混杂的艺术。当代艺术之争事关当代艺术的危机。这种危机与其说是现代艺术表征模式的危机...
- 关键词:当代艺术 美学阐释 危机 20世纪90年代 审美经验 艺术经验 道德与政治 艺术表征
- 从画像到自拍——技术背景下自我形象的建构与认同
- 8
- 《文艺争鸣》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祁林 出版年:2015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JZD019)的阶段性成果
- 2013年秋天,笔者参观卢浮宫,在著名的《蒙娜丽莎》前方看到了一幅颇令人吃惊的景象:众所周知,由于此作品过于珍贵,观者是不可以凑近它细细审阅的,只能站在一条由绳子构成的警戒线外远远地观赏。而在这条绳子前方,满满地站着一排...
- 关键词:自我形象 《蒙娜丽莎》 技术 画像 卢浮宫 警戒线 绳子 个人
- 装置范式
- 9
- 《文化研究》美国蒙大拿州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阿尔伯特·伯格曼 程文欢 胡深 郑从容 出版年:2016
- "装置范式"是阿尔伯特·伯格曼在《技术与当代生活的特征:一种哲学追问》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伯格曼认为,技术凝结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因素,技术的"范式"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现代技术的"范式"结构是"装置范式"。在这篇文章...
- 关键词:技术 装置范式 装置机器
- 关于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与解释
- 10
- 《外国文学研究》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周宪 出版年:2014
- 文学研究等人文学科的跨文化研究具有许多独特性,处于一系列复杂的交互性关系之中,解释冲突最为显著,因为他者文本的编码与跨文化语境中对文本的解码间存在一系列的不对称。本文作者强调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从"政治正确"到"文化正确...
-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人文学科 理解与解释 交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