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宋墓    出土    考古研究    考古    铜器    

研究学科:建筑类    哲学类    

被引量:196H指数:8WOS: 1 北大核心: 17 CSSCI: 14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
1
《考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赵朝洪  出版年:2006
遗址距今约1万年,发现墓葬、灰坑、火塘等遗迹,出土较多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遗骸。保存较好的人骨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珍贵资料。该遗址对探讨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北京  东胡林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2
《人类学学报》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王幼平  出版年:2018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项目(DZ-3)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
关键词:细石器技术  船型细石核  楔形细石核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2  人类迁徙
南方宋墓出土盘口瓶和多角坛的分区研究
3
《考古与文物》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 黄义军  出版年:2008
宋代的随葬用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类型。实用器,如日用陶瓷器、漆器、铜镜、文具等,一般为死者生前喜好之物;明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死人而设置的迷信压胜之物,另一种是反映死者生前生活情况的奴仆、用具模型或其它器...
关键词:分区  出土 宋墓 南方  流传范围  生活情况  生活方式  丧葬观念
南方宋墓出土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
4
《考古与文物》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 扬之水  出版年:2008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06JJD780002)成果之一
首饰,宋代又俗称“头面”,通常指女子的全副簪戴。稍稍扩展,也可以把佩饰包括在内。两宋女子金银首饰的基本构成,为冠梳、钗簪、耳环,又钏镯、戒指、帔坠。南方宋墓出土的金银首饰也大体如此(附表)。
关键词:金银首饰 出土 宋墓 南方  样式 基本构成  女子 佩饰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
5
《文物》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秦大树 赵文军 刘岩 李静 王东燕 袁泉 毛桂丽 白同甫 郁宏强 孟军峰 陈平 李文建 王蔚波  出版年:2005
下白峪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发现于1977年。但长期以来未对其进行科学发掘。2001年11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材料表明,下白峪窑是一个以生产质量较差的黑釉...
关键词:河南  禹州市  下白峪窑址  考古研究 窑址环境  地层
湖州镜及两宋官民铸镜业的互动
6
《东方博物》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沈如春  出版年:2009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6JJD780002
本文通过对宋代湖州镜的整理,分出9型3期,认为湖州镜的生产兴起于北宋中晚期,发达于南宋中期,并一直持续到南宋末年。南宋后期,存在着严重的政府禁铜与民间铸铜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的矛盾,以湖州石家镜为代表的私家铸镜的繁荣,体...
关键词:湖州镜  宋代 私铸
江西上高蒙山遗址古代银铅冶炼技术研究
7
《江汉考古》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塞浦路斯学院科技考古研究所 刘思然 陈建立 徐长青 Thilo Rehren  出版年:2018
国家文物局“江西古代冶金遗址的调查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04023)
江西上高蒙山遗址是一处宋元时期大型银铅生产遗址,历史文献对其兴废时间、岁课额、生产组织方式等有过较多记载,但就其银铅生产技术则未有记录。本文对蒙山遗址多个地点的冶炼炉渣进行研究,通过与世界范围内多处银铅生产遗址的炉渣分析...
关键词:元代 白银  炼铅 铁还原法  技术选择  
日常景观视角下的村落价值
8
《中国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李光涵  出版年:2020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暑期课程;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
中国现存大量的传统村落,其保护利用的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遗产话语体系语境里突出价值的概念,并不适用于评估这些"日常的""普通的"的乡村遗产的价值。日常景观关注的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和生活文化的表达,其所反映的社会文...
关键词:日常景观  传统村落 社会价值 文化多样性 场所精神  非正式遗产  
渭北西汉帝陵布局设计之观察
9
《文物》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杨哲峰  出版年:2009
关键词:布局设计  西汉 帝陵 渭北  地理位置  布局问题  分布格局  昭穆制度
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10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张保卿 张剑葳 尚劲宇  出版年:2021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箭扣南段长城修缮工程项目”资助。
近年来,随着长城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考古工作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和项目存在考古参与程度较低、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对既往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的考古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考...
关键词:考古 长城保护维修工程  箭扣长城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