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农村    乡村治理    扶贫    精准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8,726H指数:44WOS: 5 北大核心: 635 CSSCI: 528 CSCD: 2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8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
《农业经济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西北农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赵晓峰 邢成举  出版年:2016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和谐陕西’建设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编号:2015G002);杨凌示范区软科学项目“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与‘富裕杨凌’建设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编号:2014RKX-02);2015年(第二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精准扶贫  协同机制  利益联结  合作自治  
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
2
《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邢成举 李小云  出版年:2019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2020年后贫困变化趋势和对减贫战略的影响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结构性贫困治理机制研究”(16CSH042)。
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结束,新时代的贫困治理将以相对贫困为核心。相对贫困具有相对性、转型性、发展性、多维性、结构性和特殊群体性等特征,这意味着我们要在统筹考虑相对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普遍性与特...
关键词: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长效机制  精准扶贫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军令状”与贫困治理中的政府失灵
3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邢成举  出版年: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结构性贫困治理机制研究"(16CSH0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精英俘获研究"(2016RWYB26)
"军令状"式扶贫管理机制,有助于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自我施压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压力性体制下的"扶贫军令状"在由上而下的巨大工作压力和运动式治理中,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一系列应对策略,从而扭曲扶贫工作...
关键词:军令状 压力型体制 贫困治理 扶贫 政府失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
4
《农业经济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赵晓峰 赵祥云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编号:16BSH117)
通过农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能损害小农户利益,压缩小农经济的发展空间。而通过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其直接服务小农户的有效实现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村集体的统筹作用,激发小农经济的生命力,维护...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社会化服务 小农户 小农经济 农业现代化
技术赋能何以变成技术负能?——“智能官僚主义”的生成及消解
5
《电子政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胡卫卫 陈建平 赵晓峰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ZDA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ASH010)。
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制度架构内,存在"官僚主义"现象,而披上电子化外衣的"智能官僚主义"在政务实践中不仅恶化政治文化生态,抑制电子政府效率,还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成为大数据治理的深层次难题。依据"解构-建构"的分析思路,从认...
关键词:技术赋能  智能官僚主义  电子政务 大数据治理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基于组织化的小农户与具有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
6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陈航英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
基于中国农民群体分化的现状,本文认为,现阶段能被纳入小农户范畴的只有小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呈现出相容性的一面,但两者更多表现的是互斥性的关系。而这一状况导源于...
关键词:小农户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组织化 社会基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
7
《中国农村观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冯小  出版年:2015
地方政府在农业改革中往往利用以资本下乡推动土地规模流转的方式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强制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皖南平镇在近年来依靠优惠政策和国家项目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构出以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为主体...
关键词:强制性制度变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治理  
村庄视角的扶贫项目目标偏离与“内卷化”分析
8
《江汉学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邢成举  出版年:20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14JID030)
进入21世纪以来,以村庄为基本单位的扶贫工作使得其与乡村治理发生了密切的关联,村庄视角下微观层次的扶贫工作分析不仅关注扶贫工作的内容与机制,更看重扶贫工作所要对接的乡村社会的变迁。村庄内的社会关系结构、权力结构、社会分化...
关键词:扶贫项目 目标偏离  内卷化 精英俘获  
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机理与运作逻辑研究——基于“中国大棚第一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
9
《公共管理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胡卫卫 卢玥宁  出版年: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101)。
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VR)和区块链等数字元素的嵌入正逐步改变乡村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治理共同体建构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面向。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数字技术形塑新的乡村公共秩序,但也面临着治理“碎片化”的难题,成为掣...
关键词:技术赋能  数字乡村 治理共同体  主体共建  整体性治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
10
《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范先佐 郭清扬 赵丹  出版年:20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36)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范先佐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不少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教学点的建设,使农村教学点面临着经费短缺、教师整体素质低、教师工资待遇低、办学条件差等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教学点的建设,可以通过加大公共财政的投...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 农村教学点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