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丝绸之路    汉代    刻石    历史事实    遗址    

研究学科:

被引量:58H指数:4北大核心: 12 CSSCI: 13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与《任尚碑》反映的“历史事实”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马利清  出版年:2017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出土汉唐政务文书汇释及研究”(11XNI010)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单...
关键词:任尚碑  纪功刻石  文本传统  历史事实
汉代河西市场的织品--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相结合的丝绸之路考察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王子今  出版年:2015
汉武帝时代占有河西、列置四郡、打通西域道路之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义更为显著。对于汉代丝路贸易实际情形的考察,限于资料的缺乏,推进颇有难度。结合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了解河西地区民间市场的中原织品,可以增进对当时丝...
关键词:丝绸之路 河西  织品 民间市场  汉简 发掘资料  
墓葬出土律令文献的性质及其他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张忠炜  出版年:201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XNQ012)
出土文献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肯定,这主要是因为其内容可大大弥补传世文献记载的缺憾。但是,学界很少考虑出土文献的性质:即以出土文献作为随葬品的用意所在。秦汉之际,今湖北江陵地区发掘的墓葬中,以律令为随葬品的...
关键词:律令文献  性质  明器 布局  功能  
汉代的初郡制度
4
《唐都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刘瑞  出版年:2017
据文献记载,可以重新确定汉初郡的范围,认为其中不应包括南海郡。随着郡、县等职官的设置,初郡形式上就与汉郡相近。而初郡"以其故俗治"的政策,西汉基本未变,前后承继有着长久的政策连贯性。但进入东汉后,该政策不断遭到破坏。在原...
关键词:汉代 初郡制度  民族治理  变化  
《通湖山摩崖石刻》与南、北匈奴关系考
5
《中州学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马利清  出版年:2019
《通湖山摩崖石刻》因字迹漫漶不清,其年代和性质一直争议不决,对照文献,可以排除其为纪念"东汉王朝与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或纪念"公元107-117年间以逢侯为首的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同寇边引发的汉匈之战或公元13...
关键词:通湖山  摩崖石刻 南匈奴 北匈奴
汉与罗马:交通建设与帝国行政
6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王子今  出版年:2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L001)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均以交通建设的成就,实现了行政效率的提升。罗马帝国的商人比较汉帝国的商人曾经有较高的地位和较活跃的表现。但是在交通建设的主动性方面,同样落后于行政力量。较高等级的道路、驿馆、车辆、船舶均优先为政治军事提供...
关键词:罗马帝国 汉朝 交通与行政  交通史
赵充国击羌与丝绸之路交通保障
7
《甘肃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王子今  出版年:2020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10XNL001)。
赵充国平定羌人武装反抗,是涉及西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的军事行为,也是影响青海地方文化历史走向的重要事件。赵充国进军谋划,由最高执政集团决策,可见事关大局。考察赵充国击羌事,应注意西汉帝国河西军事建设“隔绝羌胡”的战略动机。羌...
关键词:西汉 赵充国 羌  丝绸之路 隔绝羌胡  
《论衡》的海洋论议与王充的海洋情结
8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王子今  出版年:2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L001)
《论衡》作为汉代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著,内容丰赡,视野宏阔,思辨精深,论说明朗。其中,涉及海洋的内容,以越人重视海洋开发的传统为基础,亦以战国秦汉时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识积累为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涉及海洋气...
关键词:王充  《论衡》 海洋情结 海洋意识 海洋文化
说“海枣”:有关丝绸之路的传说和史实
9
《中华文化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王子今  出版年:2020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0XNL001)阶段性成果。
在关于中土与外域文化交流的文献记录中可见"海枣"。相关信息具有神秘色彩,以往有人以为探求其实,如"系风""捕影"。"海枣"作为从一个特殊侧面表现中外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人对于海外世界的认识,进行相关...
关键词:汉代 海枣 波斯枣  番枣  神仙传说  丝绸之路 交通  
从伎乐供养人图像看希腊化对佛教美术的影响
10
《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陈晓露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项目批准号:15ZDB059)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关注了早期佛教艺术中的世俗伎乐供养人("伎乐人")图像,认为其形象源自于印度现实生活中乐伎、舞女等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供养者,后受到希腊化艺术影响,表现为载歌载舞的伎乐人队列。由此,作者推断,中亚、西域等地流行的行像等...
关键词:佛教艺术  伎乐供养  希腊化 犍陀罗 西域考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