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法律    人工智能    司法    网络犯罪    认罪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454H指数:21北大核心: 68 CSSCI: 72 CSCD: 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于志刚 李源粒  出版年:2014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12JZD039);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网络的核心要素,数据范围向横向聚合与纵向深化,云计算平台成为数据挖掘的技术资源。技术变革引发刑法新的关切点,现行刑法中"数据"的范围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显现出时代局限性和滞后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司法...
关键词:大数据 网络犯罪 数据犯罪  计算机犯罪 立法完善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2
《浙江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7
2016年度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防范和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课题号:CLS[2016]ZDWT07)的阶段性成果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
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权 司法解释 缩小解释  刑事政策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探索与理论梳理——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立法定位为角度的分析
3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7
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CLS[2016]ZDWT07)"防范和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
面对网络共同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危害性超越和独立性的突破,传统共犯理论略显手足无措。应当坦率地从罪情演变和理论套路的紧张关系出发进行对话,理解和完善既有的司法规则和立法条文。形式共犯论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实质共犯论下的共犯独...
关键词:共犯行为正犯化  形式共犯论  实质共犯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网络安全对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嵌入态势和应对策略
4
《法学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4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效益放大。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嵌入公共安全的新时代含义;网络空间作为"第五空间",整体上体现一国对网域的控制权,当网络空间这一最新"国域"嵌入前四大国域"海、陆、空、天"时,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  扁平交织  安全战略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类型化与制裁思路
5
《政治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于志刚 李源粒  出版年:2016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犯罪需要进行法律框架内的具体化与规范层面的类型化。对于数据犯罪危险的类型化方法主要有宏观与微观、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三种路径,从各种不同侧面综合剖析。数据犯罪的危险体现为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对于此种危险的...
关键词:网络犯罪 数据犯罪  刑事立法 刑事政策 大数据  
标准与法律的融合
6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柳经纬  出版年:2016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项目:"标准监督检查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项目:"标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标准与法律属于不同范畴的规范,有着不同的属性。但在众多的领域里,标准与法律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现象。标准与法律融合的基础是二者具有的共性,即规范性和对秩序的追求;标准与法律融合的内因是二者具有的互补性,...
关键词:标准  法律 融合  法治
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7
《法学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网络法研究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5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成果之一;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深度社会化,以及传统社会关系在网络中的转移和再造,网络的空间属性日益明显,以网络为犯罪空间的犯罪类型成为今后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刑法予以专门性的回应。回顾网络不同发展阶段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关键词:网络犯罪 网络空间 司法解释 立法完善  刑事政策
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以《刑法修正案(九)》从业禁止制度的规范解读为切入点
8
《法学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6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构建>(课题编号:11JHQ014)的阶段性成果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从业禁止制度,作为一种非刑罚处遇措施,在预防犯罪、防卫社会层面,与前科制度有着相似之处,也为前科制度的体系化完善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思路。禁止令、从业禁止、前科制度基于预防犯罪、防卫社会的共同旨趣,...
关键词:从业禁止  前科 禁止令 非刑罚处遇措施  前科消灭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异同及其启示
9
《中州学刊》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樊崇义 徐歌旋  出版年:2017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既有异又有同,"同"可借鉴,"异"可反思。两者都为保障快速审判权而兴起、设立,都是被害人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实施前提都是被告人自愿,量刑决定权主体都是法院。所不同的是:后者可以降低证明标准,前...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审判中心主义 快速审判权  证明标准
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与品行标准——以因违纪处分剥夺学位资格的诉讼纷争为切入点
10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于志刚  出版年:2016
中国的学位授予是坚持单一的学术标准,还是坚持学术标准与品行标准的双标准制,存有模糊认识。高校和学生因违纪处分被剥夺学位资格引发的诉讼纷争日益增多,在避讼心理的支配下,一些高校开始在大学章程、学位授予办法中取消学位授予的品...
关键词:学位授予 人才培养  学位条例 大学章程 品行标准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