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美学    网络文学    学校美育    以文化人    涵养    

研究学科:哲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172H指数:8北大核心: 29 CSSCI: 2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学校美育的三个难点与三重关系
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王德胜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02)。
美育是伴随人的个体生命始终的"成人"教育活动,致力于在现实中向人持续传导"成其为人"的生命发展自觉。当前,美育做什么、如何可能有效并且超越"知识化"陷阱,是学校美育在观念理解上面临的三个难题。而在实施层面,学校美育需要认...
关键词:学校美育 理解难题  三重关系  “知识化”陷阱  
播客:声音里的情感共同体
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许苗苗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19ZD02)的阶段性成果。
播客是一种新媒介口语文化现象,它以趋同的话题预设知识背景,在碎片信息环境中吸引听觉注意力。通过使声音突破听觉,具备视觉、味觉甚至触觉的通感,播客在听众群体间引发共情。它诞生于多重交织的语境中:社交性质的对谈是其情景语境,...
关键词:播客 听觉文化  新媒介口语  情感共同体  
“以文化人”:现代美育的精神涵养功能——一种基于功能论立场的思考
3
《美育学刊》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王德胜  出版年:2017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资助成果
审美功能论突出现实审美实践与人的精神修复相一体的建构本质,而"以文化人"功能实践形态则在涵养精神的可能性方面,体现了特定的"去知识化"立场与取向。它在本体层面趋近人的存在完整性,在功能层面向人提示精神发展的宏大旨趣,并在...
关键词:现代美育 精神涵养  精神恢复性  功能实践  以文化人
“网文”诞生:数据的权力与突围
4
《探索与争鸣》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许苗苗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资本主义与新媒介文艺的转型研究”(21AZW002)。
网络文学曾是形态多元的概念,如今却成为统一在"网文"名下的通俗长篇小说。在"网文"诞生过程中,资本以读者需求为名忽略并压制其他无利可图的文体;学术话语借命名之机规训新媒体现象,并拓展文学话语权力;不同级别媒体也通过确立选...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文  数据库消费  数据权力  
如何谈论中国网络文学起点--媒介转型及其完成
5
《当代文坛》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许苗苗  出版年: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资本主义与新媒介文艺的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AZW002;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现实题材转向中的北京网络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202210028103。
网络文学起点问题是当前学界热点,有关探讨主要包括“技术说”“故事说”和“建制说”。“技术说”侧重数字技术革新,但数位诗、电子杂志等很快消逝,说明技术之于网络文学并非关键,网络时代最容易被超越的正是技术本身。“故事说”以通...
关键词:中国网络文学 起点  媒介转型
情感回馈与消费赋权:网络文学阅读中的权力让渡
6
《中州学刊》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许苗苗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19ZD02);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现实题材转向中的北京网络文学研究”(SZ202210028103)。
在网络文学活动中,阅读的次序、作用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表达,甚至参与情节构思,成为创作的一部分。网络时代大众的阅读意见不再通过代理发表,评论权从专业批评研究者转移到付费者手中。网文原发页面琐碎而情绪强烈...
关键词:网络文学 跨媒介阅读  权力让渡
中国传统美育的再发现
7
《山东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左剑峰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项目编号:17JJD720010);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美育包括发展性积极功能和规约性消极功能两方面。前者通过审美来强化人的本性力量,进而培养相应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美,构筑可供人安身立命的人生乐境。后者对人的血气、情感和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规约,并体现在"和"的文化追求...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育  成己/发展性功能  克己/规约性功能  现实意义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8
《浙江社会科学》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出版年:2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成果
在一般观念中,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传统总是指向对象化的、有限的和作为价值共同体的艺术存在空间。随着"微时代"空间存在形态、方式以及人的空间感受的迅速改变,美学批评空间意识本身的"在场性"缺失已然成为一项事实,美学批评的空间...
关键词:微时代  美学批评 在场性  空间意识建构  
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
9
《社会科学辑刊》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学校社科处;燕都学院 王德胜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
当下生活的各种事实、包括审美活动总是动态发生的,那么美学关于对象的认知活动及其具体认知也不应呈现为某种对象化的概念,而应该是生动具体的生活感知及其感知形态;当下生活及其认知活动的共时性关系,决定了美学只有具体地回到当下生...
关键词:美学 生活  审美干预  可感性
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
10
《社会科学辑刊》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许苗苗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02)。
新媒介文化环境使文学创作在微时代呈现出新的特质。在印刷体系中,发表是私人手稿变成社会性作品的决定性步骤,达到发表标准是写作欲望满足的基本条件;互联网几乎没有发表门槛,差异化的写作欲望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满足,创作标准也变得多...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微时代  媒介特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