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教育硕士    教学改革    差异化培养    差异化    研究生教育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14H指数:2北大核心: 5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的思考
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黄冈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王仕杰  出版年:2014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特需项目’单位教育硕士‘三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20133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两类教育硕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全日制 教育硕士 差异化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2
《贵州农业科学》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罗芳 鲍宏礼  出版年:2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家庭时间配置实证研究"(08BJY036);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湖北省外出务工人员给农村家乡的汇款研究"(08cd001)
回顾了关于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理论进展和发展脉络,着重梳理了该领域的几个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地权稳定性与耕地可持续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土地整理与耕地可持续利用、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影响因素、耕地保护的已有法律体系及其重构...
关键词:城市化 耕地 可持续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教学法实施的原则与方法——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胡世刚 刘亚玲  出版年:2015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省政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能,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实施目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目标教学法
继续教育在高校发展中的认知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4
《继续教育研究》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胡世刚  出版年:2015
继续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扩展,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对于继续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继续教育内涵和形式的不断泛化,在高校发展中对于继续教...
关键词:继续教育 高校发展 认知现状  发展战略  
地方高师实施卓越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的三个坚持——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胡世刚  出版年:2016
教育部连续出台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文件,对于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适时寻求改革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面对新的形势和政策,地方高师理应率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
关键词:教师教育 卓越教师 农村学校  教学改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述论
6
《毛泽东思想研究》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胡世刚  出版年:20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实践育人观既是其教育思想的有机构成,又自成体系。它以培养革命实践所需的干部和人才为出发点,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必须加强科学理论教育、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倡导采用诸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实践育人观  
转型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7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胡世刚  出版年:2016
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核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是教学工作的落实到位,路径是深化教学改革。文章提出了坚持专业设置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对接就业行业实际,队伍建设对接产业升级需要,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等...
关键词: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教学改革 策略  
教学学术:教育硕士学术能力的目标定位
8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6年会员代表大会 2016王仕杰 焦会银  出版年:2016
我国开展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已有20年时间,教育硕士的学术能力培养问题并未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培养单位还是导师,对教育硕士的学术能力要求并未像学术硕士那样明确,甚至还有弃学术化倾向.教育硕士的学术能力要求不仅是学位的本质规定...
关键词:教育硕士 教学学术能力  培养模式  目标定位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