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翻译学    教学方法    汉语    长篇小说    塞缪尔·贝克特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713H指数:11北大核心: 23 CSSCI: 2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1
《中国翻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王宁  出版年:2000
本文基于全球化的广阔视野,探讨了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及其翻译可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试图从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入手,对传统的翻译之定义作出新的阐释。有鉴于翻译的文化传播特征,作者主张将翻译研究纳入文化研究的大语...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传播
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中国翻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刘和平  出版年:2001
我国的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构建中国翻译学框架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客观地讲,目前的口译研究还远远滞后于笔译,尚不能满足口译实践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口译理论与实残”这一栏目...
关键词:口译理论 口译教学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对口译教学统一纲要的理论思考
3
《中国翻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刘和平  出版年:2002
本文从翻译的性质、对象、任务、翻译过程、双语思维特点、口译教学目标任务和方法及技能训练心理学等理论高度阐述了制定口译统一教学纲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市场及纲要同教材的关系角度说明了制定口译统一纲要的必要性。
关键词:翻译学 思维特点 心智枝能  纲要  教材  
释意学派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献给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教授
4
《中国翻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刘和平  出版年:2001
关键词:翻译学 翻译问题 口译工作者  释意 外语  中国  著作 主要贡献  教授  学派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5
《外国文学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陆薇  出版年:2002
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 ,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 ,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
关键词: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故事  超越  自我身份 妥协  
语言态度初探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沈依青  出版年:1997
本文对兰伯特的配对变语试验方法以及其他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运用兰伯特配对变语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及具体的操作过程,选择一些双语的中国青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英语、汉语说话人所持的态度。认为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
关键词:配对变语试验法  语言态度 中国青年人  英汉双语者  
对语言测试反作用于教学的再认识
7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张宝钧  出版年:1998
对语言测试反作用于教学的再认识张宝钧一引言语言测试影响教学,这在教学界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种所谓的“影响”有不同的称谓,如“testimpact”(DavidBaker,1991)、“consequentialva...
关键词:语言测试 反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教师 作用问题  作用研究  斯里兰卡  教学内容
也谈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8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外语学院 李燕姝  出版年:1997
也谈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李燕姝一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把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教授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传授对象国文化知识——这些认识与实践起始于70年代初。它们的出现,与新的语言理论的发展,新的语言(外语)教学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交际语言教学 文化知识  中国英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  外语教师 语言交际 语言结构 交际能力  
简论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的工作机制
9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张宝钧  出版年:2003
国家基金委资助
本文分别从题项反应理论 (IRT)与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 (CALT)的关系、CALT的题库建设等方面探讨了CALT的工作机理及其优缺点 ,指出在大规模的语言测试中采用CALT是大势所趋 ,我国应及早开展对CALT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  工作机制  题项反应理论  IRT CALT  题库建设
多义范畴理解的语义互参模式
10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于海涛  出版年:2003
每一个语言范畴都是多义范畴 ,至少是具有数个潜势义项的多义范畴。多义范畴的理解遵循一个语义互参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存储、激活和互参三个过程。知识的存储形式是范畴网络 ,范畴网络是理解多义范畴的基础。在范畴网络中 ,每一个范...
关键词:多义范畴 语义互参模式  范畴网络  节点  认知语境 语义理解 汉语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