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孩子    家长    儿童研究    心理咨询师    教育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2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家长应理性认识电子游戏——访马红亮
1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孟娜  出版年:2012
家长对电子游戏总是持有“能不玩就不玩”的态度,但是对于成长在电子时代的孩子而言,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主要内容,那么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理性认识电子游戏。马红亮副教授的客观分析会为您了解电子游戏提供详实的参考。
关键词:电子游戏 家长 理性  电子时代 客观分析  副教授 成长  孩子
全职妈妈不能放弃自我成长——访张敏
2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孟娜  出版年:2012
张敏北京市中科启慧培训学校培训部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方向为青少年教育和家庭治疗。全职父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呈现出与在职父母不一样的特征。那么全职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除了父母角色,他们的其他...
关键词:自我成长 张敏  心理咨询师 父母角色 放弃  妈妈 培训学校  青少年教育
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是父母的责任——访谭旭东
3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张纯颖  出版年:2014
谭旭东: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博士。 亲子阅读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交流。如何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为此我们采访了对此颇有研究的谭旭东老师。
关键词:亲子阅读 谭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  父母 快乐  享受  孩子
被误读的中美教育——访马健生
4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弓立新  出版年:2012
谈起美国教育,很多人总认为是处处好于中国,比如培养创新能力、学习轻松活泼、高考注重衡量全面素质,等等。其实,这些表面化的认识多少有些偏颇,因为任何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的,很难简单地加以...
关键词:美国教育 马健  中美  误读 社会文化背景 创新能力  全面素质  经济基础
少女的青春为何染上“灰色”——访童小军
5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刘秀英  出版年:2014
童小军,博士,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现任中国青年政治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问题研究和政策倡导。2005年底回国至今,承担和完成多个国家级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政策试点项目。“我国在校女学生援...
关键词:儿童福利 灰色  青春 少女 社会工作研究 中国青年 保护政策  保护问题  
自然对于儿童像睡眠一样不可缺少——访胡卉哲
6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刘秀英  出版年:2012
在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个叫安泰的英雄,他是海神波赛冬与大地之神盖娅之子。传说他只要与大地相连,便永远力大无穷。每当他奋战到力竭被对手击倒在地时,他会奇迹般地立刻一跃而起,恢复如初。因为,他一旦倒在地上,他的母亲——
关键词:睡眠 儿童 自然  大地  
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访徐勇教授
7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洪明  出版年:2014
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国学经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育灵童经典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特约教育督导。主要从事儿童经典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教育历史与文献学等方面研究。...
关键词:经典教育 大学教授 素质教育 徐勇  国学 中国传统教育 教育历史 博士生导师  
准确理解基础教育的含义——访顾明远教授
8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孙云晓 洪明  出版年:2014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总有一些批评之声。因为人们普遍感觉到,家长连同学校把孩子过早地推向了应试教...
关键词:基础教育 大学教授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  博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  名誉会长 改革开放  
摄影教育是透视儿童生活的窗口——对话董靓、刘建昌
9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洪明  出版年:2015
董靓,全国青少年摄影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基教部部长助理、北京儿童摄影学校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青少年摄影教育理论工作的开创者。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
关键词:摄影教育 儿童生活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教育委员会  对话  窗口  
阻断网络欺凌从家庭开始——访陈钢
10
《少年儿童研究》《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 孟娜  出版年:2012
欺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多发于未成年人,对于这种面对面的欺凌行为进行分析及干预,已有大量研究。但是由于社交范围的多样化,未成年人开始更多在网络社会中进行互动,传统社交中的某些行为也就会复制到虚拟社交中,网络欺凌是其中一...
关键词:网络社会 陈钢  家庭 未成年人 现实生活  面对面 多样化  社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