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电路设计    全定制    加法器    32位嵌入式CPU    高速缓存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90H指数:5北大核心: 6 CSCD: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一种改进的Wallace树型乘法器的设计
1
《电子设计应用》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赵忠民 林正浩  出版年:20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63计划课题(编号:2005AA1Z1290)
本文针对典型32位乘法,对Booth算法产生的部分积重新合理分组,采用CSA和4-2压缩器的混合电路结构,对传统的Wallace树型乘法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高速的树型乘法器结构。该结构与传统Wallace树型乘法器相比,...
关键词:BOOTH算法 WALLACE树 CSA 4-2压缩器  树型乘法器  
原型验证过程中的ASIC到FPGA的代码转换
2
《今日电子》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章玮  出版年:2006
在对ASIC设计进行FPGA原型验证时,由于物理结构不同。
关键词:ASIC设计 FPGA 代码转换 验证过程  原型  物理结构  
基于断言的验证方法在总线协议验证中的应用
3
《电子设计应用》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徐盛 章玮 金钊  出版年:2006
随着ASIC和SoC设计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功能验证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新兴的验证方法,基于断言的验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断言的验证方法及其应用于功能验证的诸多优点,总结了断言验证在总线协议验证中的应用方...
关键词:SOC 总线验证,断言  基于断言的验证  PSL
基于遗传算法的NoC处理单元映射研究
4
《计算机科学》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孙榕 林正浩  出版年:2008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5AA1Z1040)
传统的基于总线的SoC体系结构及设计方法在解决多处理器的复杂系统中将遇到瓶颈,有效解决方案NoC(片上网络)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了广泛使用的二维规则型网络(2D-mesh)对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功耗建立模型,...
关键词:NOC 通讯功耗  处理单元映射  遗传算法
LCD Gamma校正的硬件实现
5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彭国福 林正浩  出版年:2006
通过对液晶(LC)S型电光响应曲线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由非线性DAC来实现LCD G amm a校正过程。由模拟退火算法获得了C-DAC中7个关键电容参数值,用设计出bu ffer来提高DAC驱动负载的能力,并通过直接译码...
关键词:S型  电光响应  非线性DAC  LCD GAMMA校正 模拟退火算法 BUFFER
快速浮点加法器的优化设计
6
《电子工程师》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王颖 林正浩  出版年:2004
运算器的浮点数能够提供较大的表示精度和较大的动态表示范围 ,浮点运算已成为现代计算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浮点加法运算是浮点运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运算 ,因此 ,浮点加法器的性能影响着整个CPU的浮点处理能力。文中从分析浮点...
关键词:浮点加法  三数据通道浮点加法器  整数加法器  移位器
64位CPU的FPGA原型验证
7
《现代电子技术》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孙玉焕  出版年:2007
验证是IC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在功能验证时达到更快的验证速度,引入了FPGA原型验证。首先介绍了FPGA的原型验证基础,然后重点说明了64位CPU的FPGA原型验证的具体实现。其中主要包括基于验证平台的代码转换...
关键词:原型验证  仿效 VirtexTM-4  FPGA验证
AVC/H.264整数离散余弦变换及反变换的结构设计
8
《现代电子技术》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魏利风  出版年:2008
根据AVC/H.264标准中提出的整数离散余弦变换(DCT)及其反变换(iDCT)算法,旨在给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4×4,8×8 DCT/IdCT和Hadamard变换的设计方法。设计中充分利用DCT和iDCT的相似性和算...
关键词:AVC/H.264  离散余弦变换 并行  全定制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9
《现代电子技术》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魏素英 彭洪 林正浩  出版年:2005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在高速CPU与低速内存之间插入有缓冲作用的速度较快、容量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解决了两者速度的平衡和匹配问题,对微处理器整体性能有很大提高。本文从高速缓存的结构和基本理论出发,理论结合实际,介绍了3...
关键词:32位嵌入式CPU 高速缓存 基本结构 全定制 电路和版图设计  
数字音频感知编码的心理声学模型
10
《中国新通信》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 李琳琳  出版年:2008
心理声学模型是感知编码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模拟人耳听觉感知的数学模型。高质量数字音频信号感知编码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量化噪声隐藏在与信号相关的闻阈以下。因此,本文系统介绍了心理声学模型的相关概念,并且详细讲解了信号经过心理声...
关键词:听觉阈值  临界频带 掩蔽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