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伦理    道德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1,218H指数:16北大核心: 197 CSSCI: 199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价值、内涵与路径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 王淑娉 陈海峰  出版年:2021
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建党百年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传承研究”(21JDSZK151)阶段性成果。
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技能的必然要求。数字素养不仅包含人们在数字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字技能,而且包括数字思维、数字价值观等。新时代大学生数...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大学生 数字素养  
知识即美德:课程思政的学理意蕴
2
《思想教育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建华  出版年:202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RC08ZD)阶段成果。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课程思政具有培养思想道德的基本任务,因而课程思政蕴含着"知识即美德"的学理要求。在古典视域下,知识与美德共通互促,知识是指朝向于美善、关乎好坏、合于正确的理念知识,而美德不是指符合某种习俗、规范...
关键词:知识  美德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从三重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教育逻辑
3
《江苏高教》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童卫丰 杨建义  出版年:2022
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启示研究”(21GXSZ010YB);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VSZ03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共同体建构研究--以长三角高校30个辅导员工作室为例”(2020FDYB1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质量变革、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之需,是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构,体现了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观。文章从“教育本质、价值、实践”三重维度分析“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课程思政”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育逻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质量文化
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
4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建华  出版年:2017
中国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说法、新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不平衡  代表大会  物质文化 现代化强国  公民德性 理论命题 历史过程 社会公平 国际地位  
“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关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5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险明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逻辑和方法”(13AZX004)阶段性成果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体论批判,必须从现实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在什么意义上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其由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关系、"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心"与国际关系结构的"中心"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去正确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历史 前提性批判 民族和国家  
“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关系辨析
6
《哲学研究》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险明  出版年:2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西方中心论’逻辑和方法"(编号13AZX004)的阶段性成果
"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
关键词:共同价值  中国价值  文化 文明
当代青年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及破解理路
7
《思想教育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晶 秦在东  出版年:2022
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1GXSZ012YB);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编号:19JZD047)阶段成果。
近年来,非理性消费、"躺平"等青年亚文化"热"现象相继泛起,对这一"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可以洞见:当代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情感淡漠、劳动精神淡薄、劳动价值观偏误等症候。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劳动文化的价值无适与知...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劳动价值观 劳动精神  
伦理与道德的互释及其侧向
8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建华  出版年: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03)。
伦理与道德是理解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关键性概念,二者在以往的研究中经常是不加区分甚至是互用的,因为就词义而言,二者在本源上具有同源性,都是指社会的风俗、习惯、规约等。但学术史发展表明,伦理与道德还是有重要区别的,甚至表现为谁...
关键词:伦理 道德 道德哲学 伦理学 互释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
9
《中国社会科学》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林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编号14XZX005)的最终成果
历史进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对历史进步思想的否定,实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从而也是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定。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必须回应西方...
关键词:历史进步思想  历史规律 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论
责任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祥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及前瞻研究"(项目编号:18AZX018)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之产生根源于责任自觉、伦理之发展受动于责任规律,责任贯穿于伦理演进并成为各种伦理形态的本质要素。现代之后,伦理及其规范性被解构,伦理丧失了约束的强力,责任演变成为一种选择而遭受落寞。责任伦理陷入空前的困境:即以责任意...
关键词:责任伦理 伦理责任 责任落寞  群体性道德饥渴  责任伦理模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