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通识教育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阳明学    良知    工夫    学者    考论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19H指数:6北大核心: 28 CSSCI: 37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由凡至圣: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阶次——以王龙溪《悟说》、《滁阳会语》为中心的考察
1
《中国哲学史》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张卫红  出版年:2013
王龙溪《悟说》一文总结了体悟本心的工夫四阶次,以其与《滁阳会语》所述王阳明为学悟道的历程相印证,一方面揭示出阳明学旨、教法与自身悟境进展的一致性,一方面也印证补充了《悟说》内容:"悟前(解悟等)—证悟—保任—彻悟—忘悟"...
关键词:阳明学 体悟本心  工夫阶次  
国家触角的限度之再考察——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
2
《开放时代》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肖文明  出版年:2013
2011年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建国初期群众文化管理与文化领导权建设研究--以上海为个案"(2011M501354);2013年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建国初期文化领域中的国家建设研究--以上海为个案"(12091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试图重新考察许慧文与萧凤霞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通过对文化生产者、文化中介和文化受众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文化改造与国家设定的目标之间存在各方面的距离。本文由...
关键词:国家理论  惯习 群众繁复性  文化自主性  集权主义
乐制改革所见北宋景祐政治
3
《史学月刊》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胡劲茵  出版年:2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在宋仁宗正式亲政的景祐时期,朝廷掀起了一场以"李照乐"为核心的乐制改革。透过这场改革,我们看到了景祐政治的独特面貌: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仁宗及其团体采取了"应天以文"的政治方式,与强调"应天以实"的部分朝臣形成角力。从仁...
关键词:北宋 乐制改革  李照  《景祐乐髓新经》  景祐政治  
幕末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以水户学为中心
4
《世界历史》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朱坤容  出版年:2016
水户学是幕末的重要思潮之一,包括前期的水户史学和后期的水户政教学。幕府的衰颓和西方力量的出现在内外因上共同催生了勤王思想的勃兴。基于水户学的内外特征,本文分别从"皇"与"国"两个角度检讨了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得失影响,即...
关键词:明治维新 水户学  幕末 尊皇勤王  
宏大叙事的探寻与中国中心观的再思考
5
《学术研究》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肖文明  出版年:2016
中国研究领域存在某种碎片化的趋向,故对宏大叙事的探寻仍有必要。柯文曾梳理几种主要的诠释中国近代史的理论模式,即冲击—反应观、现代化模式、帝国主义模式和中国中心观模式,它们可以被视为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最重要的几种宏大叙事。...
关键词:宏大叙事 中国中心观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信得及良知”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从王阳明到王龙溪的论述
6
《学术研究》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张卫红  出版年:2016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讲学与乡族实践--邹东廓与江右王学的开展"(11YJA720038)的阶段性成果
致良知工夫的首要前提是"信得及良知"(自信良知),在阳明那里是历经磨难而印证的生存论智慧,并基本具备了理论框架:它不仅是对于良知人人本具的自我肯信与认同,也必然信得及良知作为万物本体和创生根据而主动吸纳融摄事为、知识等世...
关键词:良知 信得及  王阳明  王龙溪  
《牡丹亭》中《关雎》的意义
7
《文学评论》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李思涯  出版年:2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诗学言说方式的现代转型"(11YJC751042);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中晚明的文道关系新变与博学思潮"(12WKPY68)阶段性成果
《牡丹亭》中杜丽娘将《关雎》的圣人之情理解为普通男女之情,与《关雎》的阐释史及宋明理学的发展有关。陈最良并非完全依注解书,他将"逑"解释为"求",引发了杜丽娘对男女相互追逐之情的好奇,《牡丹亭》将此细致展现。《牡丹亭》的...
关键词:《牡丹亭》 《关雎》 意义  男女之情 杜丽娘 宋明理学  窈窕淑女 情感氛围
美国共和政制:形式与目的的统一——重读《联邦党人文集》
8
《政法论坛》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刘晨光  出版年:201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资助项目"(资助编号:201104909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说到美国宪政,人们往往首先就想到"三权分立",而宪政本身即意味着"限政",其根本意图乃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却意识不到,宪政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治国术,而美国宪法制定的最初目的并不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反在于树立联邦的权威。随着...
关键词:《联邦党人文集》 美国宪政 重读 政制 共和  中国社会科学 主体意识  三权分立
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研究方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
9
《中国校外教育》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谢立欣  出版年:2013
人种学研究中的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教育学的研究中,目的是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讨论三角互证研究方法三个阶段以及研究手段:观察、使用调查问卷以及访问,...
关键词: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观察  调查问卷 访问  
将国家带入文化社会学
1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肖文明  出版年:2015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1M501354);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209163)
文化社会学1是晚近社会学界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领域,但该领域既有的几种主要理论视角对国家角色未给予足够重视,尤其缺乏概念上的操作化。在对文化社会学的几种主要理论视角予以批判性回顾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将"国家中心观"和"社会中...
关键词:国家中心观  社会中的国家  文化行动者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