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文    小说    散文    杜甫    诗歌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核工程类    

被引量:589H指数:11北大核心: 69 CSSCI: 28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
1
《甘肃社会科学》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良品  出版年:2004
古代蒙学教材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诗歌、名物常识、工具书等六类 ;这些教材具有集中识字、整齐押韵、知识面宽、注重实用、重视思想教育等特点 ;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
关键词:蒙学教材 类型  特点  教育功能 启示  
论中国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失衡
2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张红兵  出版年:2006
虽然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项基本职责,但近年来,中国高校却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失衡状况。这是缘于报酬反差、教师评价标准欠科学等原因。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学质量下滑、科研垃圾增多、学术腐败加剧的弊端。
关键词:教学 科研  失衡 原因  影响  
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3
《重庆工学院学报》涪陵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张聚华  出版年:2006
从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新世纪加强青年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是适应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竞争的需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教育 人文修养 科学精神  
隐喻的无意识性:语义泛化与意象图式
4
《修辞学习》重庆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文莉  出版年:2003
本文从人们能否意识到隐喻存在的角度出发,将隐喻分为有意识隐喻和无意识隐喻,着重探讨了隐喻无意识性的原因——由语义泛化导致了语义冲突的消解,最后用意象图式解释了引起这种变化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无意识性 语义泛化 意象图式 有意识隐喻  无意识隐喻  语义冲突 心理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5
《零陵学院学报》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文莉  出版年:2004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上  下  隐喻 对称  不对称  
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
6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良品  出版年:2003
涪陵师范学院"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课题基金资助项目(SHJ)。
川江号子是三峡地区船工们拉纤、摇橹、推桡时唱的劳动歌。它的形成与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三峡人能歌善舞的习俗与直率豪爽的性格有关。川江号子词或描述峡江两岸的风土民情、古迹物产,或反映船工们战滩斗险的风貌及凄苦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三峡地区  川江号子 航运文化 文化精神
略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四川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良品  出版年:2004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语文素养 学生  能力培养  中学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与作者归属考略
8
《社会科学家》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良品  出版年:200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的成书与《礼记》及《急就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陈淳撰写的《启蒙初诵》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直接影响《三字经》。该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长期发展的必然结...
关键词:三字经 成书过程 作者归属  区适子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
9
《贵州民族研究》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良品  出版年:2004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是我国历代学校教育较为落后、科举人才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科举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整体落后、区域差距、阶段起伏、科举家族涌现等特点。宋、明、清三代 ,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形成“点→线→面”的格局 ,其成因有...
关键词: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科举人才 地理分布 分布成因  
从原型范畴看“V+P+N”中P的演化
10
《汉语学习》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文莉  出版年:2004
本文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V+P+N"结构中P的演化,认为从介词范畴分化出来的P在向助词或词缀范畴演化的进程中,有的表现出原型成员的属性,有的表现出非原型成员的属性。
关键词:介词 演化  原型  范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