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班主任    语文教学    老师    中考化学    语文学习    

研究学科:建筑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7H指数:1北大核心: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作文课:引领学生走近作家写作
1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赵成昌  出版年:2006
关键词:作文课 写作  作家  学生  引领  狄更斯 教学材料 教学方式 启发式  流浪者
从课文中一个词语的修改说起
2
《语文学习》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赵成昌  出版年:20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文末有一个词不知为什么先后出现了变化,原来的"一字千里"被改成"一字千金"。我觉得这种修改是不妥当的。原文是这样的:"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相去无几  人教版  林庚  艺术形象 止咳药 文一  
巧解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遗传系谱图”
3
《中学生物学》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王从汉  出版年:2015
运用"口诀法"、"综合法"和"分解—相乘"法三种方法对考查类型进行突破,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解遗传系谱图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遗传系谱图 遗传方式  个体基因型  概率  
对地震概念的理解
4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赵玉林  出版年:1996
对地震概念的理解赵玉林高中地理关于地震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地震一般是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岩石围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软流层的深度是在地下约60~250至400km处,即软流层最深不超过地下...
关键词:火山地震 软流层 震源深度 岩石圈  横波速度 深源地震 中源地震 放射性元素  无为县  高中地理  
动静结合的食堂文化
5
《中国西部》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丁学松  出版年:2013
学校食堂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感化功能、激励功能、娱悦身心功能和引导功能等。
关键词:学校食堂 文化 动静  教育功能 引导功能  心功能
“色彩对联”撷趣
6
《语文月刊》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潘荣桃  出版年:2009
先看一幅对联: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此联由带颜色的字和词组组成,不仅色彩俱全,而且和谐雅致。像这种在联语中嵌入带有颜色的字或词,便构成不同性质的“色彩对联”。这种对联,融形与色于一体,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对联 色彩  颜色  
《说“木叶”》词语考释二题
7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胡礼湘  出版年:2019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入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简称“林文”)。“林文”首尾两段分别使用了“钟爱”和“一字千里”,对这两个词语的用法,读者或有异议。笔者自有看法...
关键词:词语考释 《说“木叶”》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诗综论》  必修教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做研究型教师的六面观
8
《中学生物教学》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王从汉  出版年:2015
1“教学”面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是教师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教学行为方式 职业技能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教学情境 教学技能 教与学  
精确设定学习目标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从感知、感受、感悟的角度设计语文学科学习目标
9
《学子(理论版)》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张俊  出版年:2013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不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设计,都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翻阅身边同事的教案,三维目标一应俱全,甚至有列举到七八条之多。我...
关键词:教学设计 学习效率  语文学科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感知 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如何环环相扣开展创新活动
10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魏志平  出版年:2016
创新活动的开展有一个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对于人们理解、进行创新活动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创新活动可分为保持危机感和创造热情、产生创新的想法、具备实践能力等三个环节。未来的危机感使人们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产生创新热...
关键词:创新热情  创造热情  实践能力  危机感 纸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