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储层特征 储层 成岩作用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28,044 H指数:72 WOS: 1,236 EI: 746 北大核心: 2,692 CSCD: 2,87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黄思静 谢连文 张萌 武文慧 沈立成 刘洁 出版年:2004 研究了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成因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证明了以孔隙环边衬里方式产出的绿泥石是深埋地层中孔隙保存的重要机制,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还降... 关键词: 三叠系 陆相砂岩 自生绿泥石 孔隙保存机制 三角洲相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 EI收录) 2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研究院 郑荣才 柳梅青 出版年:1999 以硼、“相当硼”、K+Na含量、K/Na比值、吸附K′+Na′、锶含量以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作为古盐度的判识标志,运用亚当斯和科奇古盐度计算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长6...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盐度 晚三叠世 油矿地质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 EI收录 SCI收录) 3 《岩石学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Atlantic;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树根 马文辛 LUBA Jansa 黄文明 曾祥亮 张长俊 出版年:2011 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2012CB214805);四川省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建设基金项目(SZD0408)联合资助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 关键词: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 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川西凹陷三叠系须家河组的研究 4 《地球化学》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思静 黄可可 冯文立 佟宏鹏 刘丽红 张雪花 出版年: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9908)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 关键词: 碎屑岩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长石溶解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5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郑荣才 吴朝容 叶茂才 出版年:200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 (PL C990 3) 陆相盆地层序分析已成为地质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该文从中国中部、东部和西部广泛发育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层序分析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 ,认为在不同学者提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中 ,以 T.A.Cros... 关键词:陆相含油气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工作流程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6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刘树根 孙玮 罗志立 宋金民 钟勇 田艳红 彭瀚霖 出版年:20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1-005-08;2011ZX05018-003)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 关键词:地裂运动 拉张槽 灯影组 寒武系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 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 EI收录) 7 《石油学报》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邓英尔 刘慈群 出版年:200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No.PL C990 1) 中国已探明未动用的 2 .4× 10 9t低渗透石油地质储量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潜力。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是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所需解决的重要基础问题 ,也是现代渗流力学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根据实验结果 ,首次提出了低渗透非线...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非线性渗流 数学模型 影响半径 质量守恒法 大气水在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中的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EI收录) 8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思静 武文慧 刘洁 沈立成 黄成刚 出版年:2003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分布于印支期不整合面之下 ,次生孔隙是最主要的石油储集空间 .在大量薄片研究及资料统计的基础上 ,从岩石物性、长石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高岭石和长石含量纵向变化等证据出发 ,认为延长组砂岩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碎屑岩储层 次生孔隙 大气淡水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地貌标志 9 《第四纪研究》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Institute of Geology;Center for Earthquake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李勇 周荣军 A. L. Densmore M. A. Ellis 出版年: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2084);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批准号:SZD0408)资助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活动构造的地貌标志为切入点,在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断裂、彭灌断裂和大邑断裂等主干活动断裂的关键部位,对断错山脊、洪积扇、河流阶地、边坡脊、断层陡坎、河道错断、冲沟侧缘壁位错、拉分盆地、断层偏转、砾... 关键词:活动构造 走滑作用 逆冲作用 地貌标志 晚新生代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 EI收录) 10 《地质学报》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树根 罗志立 赵锡奎 徐国盛 王国芝 张成江 出版年:2003 国土资源部"九五"重点课题(编号950117);国家"973"项目(编号G1999043309)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盘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 关键词:盆山系统 耦合关系 龙门山造山带 中国西部 沉积盆地 动力学模式 C-型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