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茂名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面向对象数据库    教学    十五大报告    硝酸盐    蔬菜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机械类    

被引量:157H指数:7WOS: 5 EI: 3 北大核心: 16 CSSCI: 17 CSCD: 15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植物群落的特点和演替
1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广东省茂名教育学院 李日红  出版年:2000
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的总体 ,它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成分。人们吃的五谷杂粮、蔬菜、果实 ,禽畜所需的饲料青草 ,都来源于植物。因此 ,对植物群落的研究 ,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 ,发现更...
关键词:植物群落 生活型 成层现象  水平分布  群落季相  演替 初级演替  次级演替  顶极  
一个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和具有第Ⅲ类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2
《生物数学学报》广东茂名教育学院数学系;四川联合大学数学系 刘宣亮 戴国仁  出版年:19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对一个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和具有第Ⅲ类功能性反应的捕食系统作了较完整的定性分析,讨论了分界线的相对位置和分界线环的存在性、稳定性,得到了极限环存在性和唯一性的条件.
关键词:生态学 捕-食系统  常数收获率 第Ⅲ类功能反应  
润湿现象的解释
3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省茂名教育学院物理系 刘成有  出版年:2000
通过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导出了附着力和内聚力的大小,并定性、定量解释了润湿现象,若与其他现象一起,可望成为检验分子力公式的正确性的依据。
关键词:润湿现象  附着力 内聚力
英汉诗歌意象比较
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茂名教育学院外语系 李创国  出版年:1995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通感历来为中西诗人所应用;联想能丰富诗的意蕴,增加情趣.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横向的比较,揭示彼此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意象 意象脱节  意象并置 意象叠加 通感 联想
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与氮肥施用的关系
5
《环境科学与技术》广东茂名教育学院 陈惠尧 杨书润 揭永文  出版年:1993
本文探讨了不同氮素化肥施用量,混合施用及与微肥配合施用,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情况,初步提出了生产优质(低硝酸盐含量)蔬菜的合理施用氮肥的方法。为控制硝酸盐进入人体,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硝酸盐 蔬菜 氮肥
两个连续正整数平方和中的素数方幂
6
《吉首大学学报》茂名教育学院数学系 李中  出版年:2000
设x ,n是正整数 ,p是素数 ,证明了当p >10 9时 ,如果x2 +(x +1) 2 =pn,则必有n =1或 2 .
关键词:连续正整数 平方和  素数方幂 多项式素数问题  有限单群 存在性 数论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7
《环境科学与技术》广东茂名教育学院525000 杨书润 陈惠尧 揭永文  出版年:1992
近年来在研究环境与癌症病因上,愈来愈重视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及前体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许多研究者证明,随食物摄入人体的硝酸盐中有80%以上是来自蔬菜.故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便引起国内外公众的极大关...
关键词: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监测  
趋肤效应的物理诠释
8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茂名教育学院 江涛  出版年:1999
本文利用费涅尔公式讨论不良导体、良导体的透射系数T、反射系数R 和折射率n ,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 说明费涅尔公式不但可应用于不良导体, 而且可以应用于良导体情形的电磁波穿透和反射现象。本文不是从分析电场去考虑, 而是从...
关键词:不良导体 良导体  折射率 电磁波 趋肤效应 反射系数 穿透系数  能流密度 费涅尔公式  
流动注射停流-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 EI收录)
9
《分析化学》广东茂名教育学院化学系;广东茂名教育学院生物系 杨书润 揭永文 陈惠尧  出版年:1993
1 引言 本文基于在稀硫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继那绿的催化效应,采用流动注射停流技术,建立了痕量亚硝酸根的快速分析方法。利用亚硝酸根对该体系的催化作用测定亚硝酸根的吸光光度法已有报道,但用手工操作,步骤繁锁,反应...
关键词:亚硝酸根 催化光度法 流动注射
简析钱钟书比喻的新解胜义
10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广东茂名教育学院中文系 毛元晶  出版年:1999
本文以有关修辞学理论 ,分析和论述了钱钟书先生对比喻的新解胜义 ,并以钱先生作品中的大量语句 ,例证了钱钟书先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达到了以“钱”解“钱”之目的。
关键词:钱钟书  比喻之“象”  比喻之二柄  比喻之多边  博喻  曲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