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    诗歌    新诗    散文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9,354H指数:24北大核心: 1,783 CSSCI: 1,657 RDFYBKZL: 20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启蒙与大地崇拜:文学的乡村
1
《文学评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南帆  出版年:2005
本文考察全球化与现代性的纵横坐标之中文学的“乡村”。中国古典文学是农业文明的支脉 ,城市文化的意义并未得到重视。现代文学的启蒙主义从批判“国民性”开始。随着农民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乡村被视为现代性的动力。 2 0世纪90...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 现代文学  现代性  启蒙主义 乡村 国民性 大地  批判  崇拜 美学  
曲折的突围——关于底层经验的表述
2
《文学评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帆  出版年:2006
底层问题正在重新引起当代文学的关注。然而,一个悖论式的问题是:底层无法自我表述,又听不懂知识分子对底层经验的展示。论文分析了“雅”、“俗”两个美学范畴在西方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发的争论,进而阐述这种争论与底层经验表述的关...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突围 知识分子  论文分析 当代文学  美学范畴 本质主义 “雅”  “俗”  争论  
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
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刘泓  出版年:2003
在网络传播的新技术时代,网络游戏成为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参与者是通过数据网相联结,以电子文本化的虚拟身份来展示或想象主体身份的。与传统的游戏不同,网络游戏的游戏者在电脑屏...
关键词:网络游戏 虚拟身份 身份认同 文化反思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
4
《人文地理》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王彬 黄秀莲 司徒尚纪  出版年: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55);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2008F3034);福建师范大学"旗山学者"资助项目
作为语言符号,地名是人类群体活动、经济开发和区域文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广东地名层从语种上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古越语地名层、地方方言地名层和全国通用语地名层。从时间上看,唐代以前,广东地名基本上属古越语时期,宋至明和清前...
关键词:地名层  方言地名 景观特征 广东省  
四重奏:文学、革命、知识分子与大众
5
《文学评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南帆  出版年:2003
论文考察了文学在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位置。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始终体现为文学、革命、知识分子、大众之间复杂的纠缠。论文分析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例如新启蒙 ,人文精神讨论 ,大众文...
关键词:文学 意识形态 革命  知识分子 大众
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
6
《中国语文》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室 刘永耕  出版年:2005
本文着重考察动词"给"语法化为介词和助词过程中的义素传承和词义滞留的情况。给予动词"给"具有五个义素:A.给予者;B.发出;C.给予物;D.使获得;E.接受者。这五个义素也是给予义的基本义素。介词"给"不具有给予义所必需...
关键词:动词 “给”  语法化 义素传承  词义滞留  现代汉语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7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葛桂录  出版年:2005
本文是2004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A类课题"英国文学里的中国题材:1793-1945"(JA04045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
关键词:英国文学 中国题材 中国形象  他者想象  文化利用
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
8
《语言教学与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谭学纯  出版年:2005
本文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为“遗传”下定义的答题思路,据此探讨主体认知世界的两种路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前者概念化地锁定对象,后者审美化地展开对象。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该面对一个事实当认知主体进入贴近生命的交谈时...
关键词:语言教育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2003年  全国卷  高考 语文 “遗传”  “下定义”  答题思路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
9
《文学评论》北京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李杨 昌切 孙绍振 南帆 徐岱 郑家建 毛丹武  出版年:2001
关键词: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史 史学观念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再思考——基于福建屏南古村落发展实践的启示
10
《民族艺术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孟图  出版年:2019
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海峡两岸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批准号:13030120180606137928)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在关于"艺术乡建"的学术研讨中,"主体性"的话题最受关注。虽然学界一再呼吁"艺术乡建"的主体是村民,但是在如何唤醒村民"主体性"、如何激发村民"主体性"持续成长、如何看待处理...
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间性 艺术介入  乡村建设 福建屏南古村落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