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同义手段    《朗读者》    比喻    多重主题    弦外之音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18H指数:3北大核心: 5 CSSCI: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比喻的结构模式及与其相关的几个问题
1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聂焱  出版年:2008
宁夏高等学校2005年科研重点资助项目<比喻新论>之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文号:宁高教[2005]153号;成果编号:58
在比喻的深层有思维结构和信息结构,以此为基础,用演绎法可推导出表层有15类64种基本的结构模式;比喻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形成了五个不同层次的比喻同义世界系统,其中有潜比喻和显比喻、零度比喻和偏离比喻。
关键词:比喻 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同义世界  潜和显  零度和偏离  
探寻历史的隐遁之迹 朗读生命的弦外之音——试论《朗读者》的多重主题内蕴
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郭艳  出版年:2010
《朗读者》这部书平易简约,但弦外之音却蕴意深远,这是一部主题多元化的作品。在鉴赏时,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开放化的复杂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因此有了多层面理解的可能,以及接受再创造的机会。性、爱、朗读、知识、战争、生命、人性都应...
关键词:生命朗读  人格尊严  人性弱点 人生选择  反思  
多向度的写作 单向度的人——浅析《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特点
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郭艳  出版年:2011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是一部主题多元化的作品,该书多向度地书写并思考关于战争、人性、情爱、尊严、秘密等命题。女主人公汉娜是展开故事情节和集藏主题意蕴的重要人物,其个性心理及情感命运备受读者关注和争议。笔者认为...
关键词:《朗读者》 汉娜  单向度 自尊 个性  
围城中冷暖自知的生活——浅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4
《安徽文学(下半月)》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 乌兰其木格 王引萍  出版年:2010
《世说新语》是一部艺术抒写东汉末和魏晋士人独特精神面貌和人生观的巨著。此书犹为引人注意的是同时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风采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与同时代的名士一样,拥有为人称道和值得关注的才能,在婚姻生活中,与以往传统女性一味...
关键词:婚姻  爱恋 束缚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5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 王希杰 聂焱  出版年:2006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
关键词:意义  同义 语言同义  言语同义  同义修辞学  
王希杰对“同义手段”理论的研究历程
6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 聂焱  出版年:2007
王希杰在修辞研究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同义手段”说这块阵地,对“同义手段”理论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积累形成期;发展成熟期,延伸扩展期。
关键词:修辞 意义  同义手段
三毛作品魅力谈——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解读三毛及其作品
7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郭艳  出版年:2011
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再度解读三毛及其作品,揭示三毛作品备受读者青睐的内在原因,从中探究三毛作品蕴含的鲜明时代烙印、独特人生感悟和愈久弥新的审美接受魅力,彰显其价值新意。
关键词:三毛 接受美学 文学生产 文学接受 文学流通  
反义类聚与同义手段
8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文系 聂焱  出版年:2009
反义类聚(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双方是在意义上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聚合体,如果从更高层次看,它们是以"同"为前提或基础的。譬如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在音节数量、色彩意义、语法类别、语法功能、语法结构、语法单位层级...
关键词:反义 类聚 同义手段
“忽悠”进了普通话——东北文化及名人的双重效应
9
《语文月刊》宁夏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 张晓亮  出版年:2007
今天人们经常会听到“忽悠”这个词,在各种报纸杂志或网上也可以经常见到。这个东北的方言词经过赵本山的这么一“忽悠”,在名人的效应下,已经逐步地进入了普通话。
关键词:东北文化 普通话 名人效应 赵本山  方言词 “忽悠”  
评史论道 继往开来——评王希杰的新著《汉语修辞论》
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北方民族大学中文系 聂焱  出版年:2007
王希杰的新著《汉语修辞论》有多维透辟的概念阐释、勇敢真诚的自我审视、科学公允的历史评判、新见迭出的理论建树等主要特点,是一部评史论道、继往开来的宏篇巨著,对新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王希杰  《汉语修辞论》  概念阐释  20世纪汉语修辞学史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