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学    例证    现代英语    诗人    诗歌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105H指数:5WOS: 1 北大核心: 6 CSSCI: 5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
1
《外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江弱水  出版年:2002
本文以详实的具体例证 ,分析穆旦如何受现代英语诗人的影响 ,尤其是对奥登的过度倚重。其诗歌原创性的严重不足 ,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竭力规避是分不开的。穆旦未能借助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构筑起自身的主体 ,这使得他面对外来...
关键词:穆旦  中国性 重估  中国古典文学 诗歌 诗人 自身  对外  现代英语 例证
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
2
《世界民族》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王琼  出版年:2005
民族主义运动中阶级、种族、性别等范畴的经验揭示: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一种隐含不平等权力关系的话语形式。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民族国家的同质性假设,因此要想实现个体在根本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满足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就必须在新的基...
关键词:民族主义 话语形式 民族认同 文化霸权 后殖民批评理论  本土化语境  
在知觉信念中重构的世界——《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研究
3
《外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谢雪梅  出版年:2006
本文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研究《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小说在开始的玛德莱娜点心事件、中间反复出现的凡德伊音乐、最后的主人公顿悟所支撑的叙事结构中,通过原初肉身的知觉与经验,以不自觉的回忆作为表征,引发层层深入的生命联系与...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 原初肉身  真正时间  真实生命  
卞之琳与法国象征主义
4
《外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江弱水  出版年:2000
卞之琳的诗思与诗艺受法国象征主义的重要诗人特别是前期的魏尔伦与后期的瓦雷里启迪甚深。 30年代前期 ,卞之琳就开始吸纳魏尔伦的诗情和技法 ;而 30年代中期 ,瓦雷里的诗作与诗教更是从创作精神、人生哲学、诗的格律和技巧等...
关键词:卞之琳 象征主义 诗人  诗的格律  诗思 诗艺 诗歌创作 技法  创作精神  技巧  
解构批评的谱系——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
5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孟岗 张一冰  出版年:2004
解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意义的消解。消解意义是否意味着走向虚无主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其原初的问题语境。在解构批评的谱系中,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
关键词:解构主义 德里达 罗兰·巴特 保罗·德曼  
试论汉语的音节结构与认知模式——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经典案例(“爱”[ai]的发音)”谈起
6
《中国文字研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系 何丹  出版年:2007
浙江省重点规划项目:《表意文字研究》(Z04YY0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自印欧语社团的初学者,往往在汉语音节的发音上不得要领。音节结构其实是一定语言"主音位"的配列模式。印欧语的主音位只限于音质音位,音节配列其实就是音质音位在单线性轨道上的组合,音素成为唯一的实体性语音单...
关键词:音节 结构  类型  主音位  调位 语音感知 基础单位  
庄子与陶渊明自然观之比较——兼论王国维对陶诗的误读
7
《学习与实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李春娟  出版年:2006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
关键词:自然观 以物观物 以我观物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民间狂欢与众神缺席 论金庸小说在大众传媒中的角色扮演
8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系 汪志  出版年:2001
本文通过对传媒文化和金庸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金庸小说的民间立场与传媒文化的大 众化模式具有共通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考察了它在大众传媒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民间狂
关键词:金庸 小说 大众传媒 民间狂欢 叙事结构  民间立场 文化取向 “众神缺席”  
美国政要的嘴上功夫
9
《领导科学》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系 叶金龙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布什 总统  白宫 政要 演讲  民众 美国  就职 儿子  顾问  
男性神话的消解和女性神话的膜拜——论莫言“家族小说”的文化转型
10
《台州师专学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刘志明  出版年:2000
莫言的“家族小说”由前期的男性神话的重构与消解走向后期的女性神话的膜拜。其转型的原因是由乱伦禁忌和阉割情结引起的种族退化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乱伦禁忌 阉割情结  伦理  个体生命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