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印度人    演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力    文化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39H指数:3北大核心: 3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演进与新突破
1
《社会科学》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贾海涛  出版年:201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力与综合国力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05BZX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力"概念和"软实力"或"软权力"概念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概念。"文化力"与"软实力"(软权力)概念和理论是讨论"文化软实力"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文化软实力"概念和理论就是对此前"文化力"概念和理论...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文化力 软实力 文化
试论印日“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东北亚论坛》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宋海洋 贾海涛  出版年:2017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项目(2015WQNCX100)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
关键词:莫迪  安倍 亚太再平衡  印太地区  民主安全菱形  
印度“海外公民计划”及海外印度人政策的新变化
3
《南亚研究季刊》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贾海涛  出版年:2020
瓦杰帕伊政府许诺给予外籍印度人公民权,承认双重国籍。但由于国大党政府的反对,最后双重国籍政策被"海外公民卡"所取代。莫迪执政以来,又将"海外公民卡"与"印度裔外国人卡"合并,扩大了"海外公民卡"的权利和适用范围。这得到了...
关键词:海外公民 双重国籍 大印度  
印度人对中国的认识及攀比心理
4
《战略决策研究》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贾海涛  出版年:2013
国际社会长期将中印两国看作一对(counterparts)或孪生兄弟(twins),并将中印关系描述为竞争或竞赛的关系。印度人也大都喜欢处处与中国攀比或对比,不少人将中国看作超越的对象,也有印度人将中国看作对手并心存嫉妒...
关键词:印度人 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心结  
在粤印度人状况初探
5
《世界民族》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贾海涛 唐姗  出版年:2012
在粤印度人( 主要是生活在珠三角的印度人) 和整个在华的印度人一样,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活、工作、学习或拓展自己的生意,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坚持自己的文化特点,在各方面都显示出...
关键词:在粤印度人  珠三角印度人  社会融合
莫尔克罗夫特在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探察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6
《暨南史学》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贾海涛 邹宇航  出版年:2023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印度中国认知的新变化及其对我安全环境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0BGJ054)阶段性成果
1812—1825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马场总监威廉·莫尔克罗夫特以前往中亚寻找良种马为由,两次潜入西喜马拉雅地区及中亚进行探察。根据旅途见闻,他记录并带回了许多不为当时欧洲人所知的喜马拉雅地区和中亚的情报,并据此向英国...
关键词:莫尔克罗夫特  喜马拉雅地区  东印度公司  拉达克
《道德经》与《奥义书》的神秘主义认识论之比较--以《伽陀奥义书》为例
7
第三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 2020李春尧  出版年:2020
《道德经》可以被视为"中国文化之根底",相应的,《奥义书》也是"印度文化之根底"。最为原始的《奥义书》有十三种,核心内容都是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其中,《伽陀奥义书》的产生时间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之间...
关键词:《道德经》 《奥义书》 神秘主义 瑜伽
边境战争后印度拘禁华侨与中国政府的应对新探
8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暨南大学历史系;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朱鹏 贾海涛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分裂视角下的涉藏侨务工作研究(16BZZ043)"之阶段性成果
利用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印度外交部编撰的《白皮书》《外事档案》等文献,论文探讨了边境战争后印度围捕和拘禁华侨的真实意图,梳理了中国政府救助被拘难侨的具体过程。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军共有三千多名官兵被俘,却"没有任...
关键词:印度  华侨华人 中印战争  战俘 人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