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道德经》与《奥义书》的神秘主义认识论之比较--以《伽陀奥义书》为例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李春尧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会议文献:第三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三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

会议日期:20201100

会议地点:江西宜春

主办单位:华夏老学研究会;道德经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四川大学;厦门大学

出版日期:20201100

语  种:中文

摘  要:《道德经》可以被视为"中国文化之根底",相应的,《奥义书》也是"印度文化之根底"。最为原始的《奥义书》有十三种,核心内容都是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其中,《伽陀奥义书》的产生时间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之间,与《道德经》的年代相去不远,二者同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巨著,在多个方面可以互相发明。就思想主旨而言,《道德经》主张"道生万物",理想的人生即是对"道"的效法;《奥义书》则主张"宇宙即梵,梵即自我",理想人生的目标,就是领悟"梵我一如"。这两种主张颇有相类之处。就认识论而言,两者都有很强的神秘主义倾向。《道德经》主张"绝圣弃智"的"玄览",而《奥义书》则提供了两种认识"梵"的方法,一是"数论",一是"瑜伽"。《伽陀奥义书》强调的是后者:智者必须"向内观看自我",由此领悟"梵我一如","瑜伽"是重要的方法。若将《道德经》与《伽陀奥义书》中认识论的部分稍做比较,不难发现: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内向的、直观的、神秘主义的;二者的不同点则在于,《奥义书》中认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尤其是它对"瑜伽"的论述为后来印度宗教修行提供了理论基础,《道德经》则敷衍铺陈,军事、权谋、政治、哲学无所不包。总而言之,同为东方古代智慧的结晶,《道德经》和《奥义书》代表了中、印两大文明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华文明是务实的,扎根于此岸世界的,印度文明则是缥缈的,企盼着彼岸世界的。二者各有特色,各擅胜场。

关 键 词:《道德经》 《奥义书》 神秘主义 瑜伽

分 类 号:I10] B9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