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聊城大学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老舍    女性    认知语言学    文学世界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50H指数:7WOS: 2 北大核心: 11 CSSCI: 11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
1
《全球教育展望》聊城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李冲锋 许芳  出版年:200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对话"成为后现代课程的重要主题词。本文围绕"课程的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者及其关系"、"对话的展开"、"对话的意义生成...
关键词:对话  后现代主义 课程论 知识观 师生关系
从女性形像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2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中文系 石兴泽  出版年:2002
在北京大杂院里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 ,虽然广受现代文化和文明影响 ,但其文化心理的许多方面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赞美贤妻良母 ,同情风尘女子 ,理解守旧的普通老太太 ,而对“家庭独裁者...
关键词:女性形象 传统观念  贤妻良母 摩登女性  家庭独裁者  风尘女子 普通老太太  
双重身份下的双重写作——谈谭恩美、汤亭亭作品中的异国形象
3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中文系 于秀娟  出版年:2003
聊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Y0 2 0 2 0 0 2 )
本文通过分析汤亭亭与谭恩美的作品 ,指出她们主要通过“麻将”“迷信”等套话和固定的时空搭配、雷同的情节模式塑造了一种定型的中国 (人 )形象 ,使作品带有浓郁的东方主义色彩 ,限制了主题的拓展。而且从作品同时具有的“回归...
关键词:华裔文学 形象  东方主义 双重写作  
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认知分析
4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聊城大学中文系 李军 任永军  出版年:2002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隐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小”表示声音、气味,表示颜色,表示数字、数量,表示自然现象,表示其它抽象概念,以及与表人名词组合...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空间维度词语  隐喻义
贝娄作品存在主义思想的来源探析
5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中文系 邓宏艺  出版年:2003
存在主义是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来自贝娄对他那个时代现实的深邃洞察和冷峻思索 ,是对那一“存在主义窘境”的艺术反映。其次 ,它是贝娄接受了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最后 ,犹太文化中特定的历史...
关键词:贝娄 存在主义 现实  犹太
荆棘上的生命——检视近期小说的底层书写
6
《理论与创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聊城大学中文系 何志钧 单永军  出版年:2004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 大众文化 审美意识 传统文化  
近20年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综述
7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聊城大学中文系 樊宝英  出版年:2002
80年代初 ,中国学者开始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 ,重新审视中国文论中有关读者的审美接受思想。2 0年来 ,其研究经过移植、尝试、系统探讨三个阶段 ;研究体现了作者、作品、读者三个不同的层面 ;研究方法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 ...
关键词:接受美学 中国  研究综述  古代文论 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批评
老舍文学世界的构建与五四文学传统
8
《东岳论丛》聊城大学中文系 石兴泽  出版年:2003
老舍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老舍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 ,接受了新的文化和文学信息 ,实现了人格精神的现代性转变 ;其文学世界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都与五四文学传统保持密切联系 ;老舍发展了五四文学传统 ,...
关键词:老舍 五四文学 影响  发展  
试论苏联电影的文学诗意及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9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中文系 朱印海  出版年:2002
苏联电影不但具有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 ;而且还以其浓郁的文学诗意 ,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美学特色 ,并在中俄两国电影文化长期的交往中 ,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 ,对中苏电影...
关键词:苏联电影 文学诗意  中国电影 比较  
《荀子》引《诗》说
10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聊城大学中文系 郝明朝  出版年:2002
本文对《荀子》的引《诗》情况 ,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说明《荀子》三十二篇 ,实引诗 83次 ;其引诗的特点突出 。
关键词:荀子 《诗经》 引用  特点  引用方法  《荀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