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清代    明清时期    黄土高原    全新世    明代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水利类    建筑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930H指数:19WOS: 9 北大核心: 211 CSSCI: 172 CSCD: 78 RDFYBKZL: 2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1
《史学月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旅游与环境学院 王晖 黄春长  出版年:2002
新石器时代到商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期;商代后期气候出现了干旱化,导致了古公父迁岐,文王迁程迁丰,帝乙帝辛时不断向南方发展;而商末的旱灾和饥荒是周武王克商的直接导火索,导致商周之际的改朝换代。商末气候环境的变迁对...
关键词:商代 气候环境 社会变迁 干旱化 周武王克商  
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
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朱士光  出版年:2002
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除包括今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5省、自治区外 ,还当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其下又可分为 8个二级自然区。这一地区在历史时期以迄现代 ,生态环境发生了多方面的明显变化...
关键词:秦汉 气候干旱化  历史时期 消失  变迁  明清时期 华北平原 制约  威胁  扩大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 姚文波 刘文兆 赵安成 李怀有  出版年:20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塬沟壑区农果林多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9)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
关键词: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 问卷调查
基于MODIS的陕西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分析
4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东海 任志远 王晓峰 白江涛 刘宪锋 冯雪铭  出版年:2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70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57;41040011);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GK201101002)
基于MODIS数据,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提取陕西黄土高原2000—2009年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研究其整体变化趋势,并根据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气候和土壤因子进行特征分区,研究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整体...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陕西  黄土高原 特征分区  MODIS
关中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与环境演变耦合关系研究
5
《地理科学》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庞奖励 黄春长  出版年:2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1JAZJD770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06)
通过对周原全新世古土壤和关中新石器文化的研究,认为新石器文化对环境变化有积极的响应。但这种响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其中5800~5000 a B.P.间的以干旱为特征的环境恶化是造成关中仰韶文化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探讨了...
关键词:关中地区  新石器文化 环境演变 全新世
红河哈尼梯田形成史调查和推测
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  出版年: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90302002)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我国现存的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典范景物,其形成过程必然是在历史时期。在可查阅的汉文历史文献资料、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哈尼族古歌资料中,惟有后者包含着较多的可以深入挖掘的梯田形成史信息。据此分析...
关键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元江流域 梯田形成史  垂直地带性 地方-民族经验  
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
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王社教  出版年:2001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空间...
关键词:沙尘天气 现代气象学  《汉书·五行志》  《清史稿·灾异志》  成因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中国  历史时期
泾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研究
8
《地理科学》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毛龙江 黄春长 庞奖励  出版年:2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1JDAZ770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S022)
根据长武ETC全新世土壤剖面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过程,阐明了先周时代土壤特征及人类耕作对成壤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和干燥,沙尘暴明显减弱,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具有轻微生物风化成壤作...
关键词:先周时代  环境演变 耕作层 全新世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
9
《干旱区地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张东海 任志远 冯雪铭 李双双  出版年:2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70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05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指数,对西部各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两两之间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
关键词:西部  社会-经济-生态  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用语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
10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  出版年: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9030200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04JZD00010)产出成果
本文随着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的回顾,对1980-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改过程中,将草案中的“生态平衡”改为“生态环境”一词、并写入宪法的过程,再现出来予以分析讨论,认为“生态环境”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和中国谋求环境保...
关键词:生态环境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  宪法修改 黄秉维(1913--2000)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