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外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福克纳    小说    口译    翻译    激活扩散模型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54H指数:10北大核心: 21 CSSCI: 1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口译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1
《重庆工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外语系 邱进  出版年:2005
从英汉民族价值标准与思维模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等5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问题,并提出口译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克服这些文化障碍,减少跨文化交...
关键词:英汉口译 文化障碍 跨文化意识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附模型研究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重庆文理学院外语系;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杨成建 曾清如 张静 宋仲容 曹优明  出版年:2007
湖南科技计划项目(04SK3019)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Brij30、Tween-80、TritonX-100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及Brij35、Brij30在不同处理土壤上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Brij35、Tween...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土壤,沉积物  吸附模型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农村“留守妻子”现象
3
《农村经济》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杜荣芳  出版年:200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留守妻子”现象逐渐受到关注。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观察、分析这些妻子们“留守”的原因及其生存状态、发展状况以及她们地位的变化等,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留守妻子”  社会性别 角色分工 困境  措施  
寻找女性的家园——浅析艾丽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
4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杜荣芳 胡庆洪  出版年:2006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 艾丽斯·沃克  黑人女性 精神  黑人文化 认同  
《珍妮姑娘》的男性视角探析
5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杜荣芳  出版年:2005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小说中受到关注最少的一部。批评家多认为作品是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无能为力,赞赏珍妮姑娘的自我牺牲精神。本文试用女权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德莱塞的男性视角是如何操纵着珍妮的命运及作品的创作的,进而...
关键词:《珍妮姑娘》 视觉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
6
《重庆工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系 杜荣芳  出版年:2006
从两性情感和婚姻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与简爱和伯莎有关的情爱及婚姻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
关键词:《简爱》 爱情 婚姻 两性关系 屈从地位  
异化、归化与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7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刘露营  出版年:2006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应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即翻译既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要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关键词:异化 归化 文化对等
词类范畴典型概念与动词名词化现象
8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露营 刘国辉  出版年:2008
动词名词化现象位于名词和动词之间,要确定三者间的关系,首先得确定典型名词和动词,再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来讨论名词化的特点,文章比较了英、汉语名词化现象在典型性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范畴化 典型概念  词类 名词化现象
明晰和复杂的高度统一——试析《一小时的故事》的空间叙事
9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杜荣芳  出版年:2007
空间叙事是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中的重要内容。空间场景的“锁闭式”循环使小说结构明晰而浑然一体,而现实空间场景中的象征性的场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以及反讽性的对立,又让小说显示出复杂的“开放式”特征。明晰和...
关键词:空间叙事 “锁闭式”结构  “开放式”  精神困境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1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黎明  出版年:2006
重庆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100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福克纳 小说 象征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