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佛教    宗教    中国佛教    《大乘起信论》    禅宗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357H指数:7北大核心: 175 CSSCI: 176 RDFYBKZL: 1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从慧远鸠摩罗什之争看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的转向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张风雷  出版年:201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成果
庐山慧远与鸠摩罗什之间的理论论争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事件,它反映了东晋末年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学者对当时流行的般若性空学说的深刻反思,为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从大乘般若学向大乘涅槃学的重大转向起到了思想铺...
关键词:庐山慧远 鸠摩罗什 大乘般若学  大乘涅槃学  
康德与启蒙运动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李秋零  出版年:2010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病。康德继承了启蒙思想,亦对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己思维、自我批判和自己立法的原则,把启蒙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康德著作中体现出的...
关键词:康德  启蒙 自己思维  自我批判 自己立法  
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及其影响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魏德东  出版年: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3132)
世俗化理论植根于具有国教传统的欧洲宗教实践,宗教市场论脱胎于政教分离传统下的美国社会,它们构成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的两大理论范式。从以世俗化理论为主导到宗教市场论的繁荣,宗教社会学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各国学者从不同的宗教经验...
关键词:宗教社会学 范式转换 世俗化理论 宗教市场论  宗教三色市场  
人间佛教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为中心
4
《世界宗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何建明  出版年:2006
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海峡两岸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和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讨论,以太虚、印顺法师和星云三位公认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探讨了人间佛教百年历程中的若干...
关键词:人生佛教 人间佛教 太虚 印顺法师 星云 中国文化  
“寄库”考源
5
《宗教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姜守诚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台湾南部地区灵宝道派拔度科仪研究"(批准号:17BZJ038)的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寄库是北宋以降民间社会中广为流行的习俗信仰,并依托佛道二教的寄库经典及其仪轨而得以快速发展。有关寄库信仰的起源,学界少有讨论。我们搜集宋元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辅以其他佐证材料,试图揭示寄库信仰的早期脉络,并探讨寄库兴起的理...
关键词:寄库  焚化纸钱  佛说寿生经  寄库牒文  
清代以来的太监庙探析
6
《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张雪松  出版年:2009
明代太监安葬,继承了宋元以来以田养寺、以寺安僧、以僧祭祖的功德寺(坟寺)传统。但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太监庙与民间社会信仰的进一步融合,慈禧太后宠信白云观道士等原因,清廷太监大规模出佛入道,皈依全真龙门派,到北京白云观受...
关键词:太监 霍山派  刘诚印  高仁峒  
日本的宗教法与宗教管理
7
《世界宗教文化》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张文良  出版年:2011
自1946年颁布"宗教法人令",日本的宗教法历经十余次修订,但其一贯的原则都是宗教自由、政教分离,政府对宗教法人的自治权和自律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宗教界内部的管理方面,"宗议会"制度和"责任役员"制度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平...
关键词:日本  宗教法人法  宗教管理 宗议会  责任役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华人移民基督教:欧洲的案例
8
《世界宗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 曹南来 林黎君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旅欧中国移民基督教研究”(编号14AZJ004)的阶段性成果
几十年来的经济改革与开放使中国人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其附带的社会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各种挑战。海外华人移民群体参与基督教的现象即是这一重大变迁之一。本文利用笔者在法国与意大利进行的多点人类学田野调查,对华人移民基督教在社会经...
关键词:全球化  基督教 海外华人 欧洲  
民间信仰在“三教合一”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9
《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刘泳斯  出版年:2012
唐宋以来,我国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三教"为正统,以夜聚晓散、男女混杂、吃菜事摩,乃至于"杀人祭鬼"为异端的正、邪二元格局;而在正邪之间又存在着广大的民间宗教信仰作为中间"灰色"地带。民间信仰在唐宋以来"三教合一"这...
关键词:三教合一 淫祀 民间信仰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10
《江淮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牛延锋  出版年:2006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突出了道德在果报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果报是自身善恶行为的必然结果,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强调主体自身的决定作用,自作自受,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就要求人们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使人乐于从善而畏惧...
关键词:因果报应思想 和谐社会 伦理道德 积极意义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