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加缪    小说    绘画    摄影    马尔罗    

研究学科:

被引量:14H指数:3WOS: 1 北大核心: 5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莫迪亚诺小说的诗性叙事
1
《当代外国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72)成果
莫迪亚诺的小说创作聚焦二战阴影下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命运,演绎与诠释了记忆、身份、寻根等存在命题,体现了对个体生命情感和大众精神诉求的深切观照。他缔造了诗意化、象征化的叙述空间,客观意象、人物虚构与文化符码被赋予伦理色彩和诗...
关键词:莫迪亚诺 历史  想象  艺术 诗性
论普鲁斯特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的融合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国小说建构与绘画美学交汇史”(11CWW019)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不计其数的视觉意象和造型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建构小说场景和表达生命感知,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符号都具有重要的隐喻功能和启示意义,其中对图像艺术的参照成为叙述者追寻逝去时光、探寻人生历程...
关键词:普鲁斯特 视觉记忆 摄影机制  绘画参照  艺术隐喻  
《第一个人》:加缪的阿尔及利亚自传
3
《法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魏柯玲  出版年:2010
加缪的未竟之作以自传的方式追述自己在阿尔及利亚度过的少年时光,但作品更以片断、多重、饱含情感的写作编织出个体、家族、人种在这块土地上流浪与离散的历史及种种景象。这不仅是个人的自传,更多的是关于这个国度的自传。法语在此成为...
关键词:加缪 自传 阿尔及利亚  法语书写  
人·自然·上帝——论加缪作品的“沉默”空间
4
《法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0
加缪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缔造了一个"沉默"的世界,由此演绎了荒诞与反荒诞的人生哲学。"沉默"并非意味着被动、封闭的缄默,而是洞开了一个自动、开放、对话与反思交织的多维空间,为创造爱与光明的世界提供了给养。透过母与子、自然与人...
关键词:沉默 人  自然  上帝
朝向地中海的书写:当代法国作家的阿尔及利亚乡愁
5
《外国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魏柯玲  出版年:2015
有着漫长殖民历史的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关系难分难解,在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生平和作品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重要作家阿尔贝·加缪、埃莱娜·西克苏和雅克·德里达便在写作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这归不得的故乡遥遥致意...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  加缪 西克苏  德里达 书写  
人生、自然与历史的多折画——论克洛德·西蒙的新小说创作
6
《当代外国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57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WW019)的资助
基于对欧洲文化境况的忧虑,新小说家克洛德·西蒙坚持从艺术的视角来感悟历史事态与生命意蕴。本文聚焦其小说创作,从主题、叙事和语义三个角度探讨西蒙对人生、时间和历史的终极关怀和反思,他以悲悯的眼光演绎了大众生存境遇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克洛德·西蒙 历史  绘画美学 互文性
人类命运的奏鸣曲——论马尔罗小说的音乐性
7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0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法国文学的跨艺术建构史"(10XNB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罗认为音乐是最神奇的驱逐荒诞的力量,他将"写作的想象"比作音乐家谱写乐谱或者音乐演奏的过程。马尔罗小说创造了类似于音乐共鸣的结构和形式,其音乐性不仅体现在多声部人物思想之间的类似性和对立性,而...
关键词:马尔罗 人类的状况  复调主义  音乐共鸣  叙述结构  
无我之境与艺术之境——论福楼拜小说的客观化叙述和视觉性风格
8
《国外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小说建构与绘画美学交汇史"(项目编号:11CWW019)的阶段性成果
福楼拜格外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文体美,他引领的文学现代性转向与19世纪法国现代绘画艺术自主性的确立齐头并进,其小说叙述的客观性、展示性、描述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他对摄影美学的参照以及与印象主义绘画美学的共鸣。本文针对福楼拜...
关键词:福楼拜 客观性 现代性  绘画 摄影
马尔罗小说的意象修辞艺术
9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09
马尔罗并不原部就班地展现事物,而是向现实材料施以创造性的想象,他通过"明喻"和"隐喻"的意象手段避免了传统的叙事手法和心理分析,创造了一个自动的、敏感的、讽喻的、视觉性的文学世界,深刻表达了对"人的状况"的思考。一方面,...
关键词:人的状况  意象修辞 想象  释意性  
关注差异 建模导学——谈合作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10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刘海清  出版年:2010
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利用学生差异,实施建模导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模式、流程和详细方法步骤,并且总结了实施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 合作学习  模式  方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