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史记》    审美意识    文学研究    司马迁    语言学史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564H指数:11北大核心: 63 CSSCI: 85 RDFYBKZL: 1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当代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判
1
《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侃  出版年:1997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文革后”的文学视野里,女性文学无疑已是一种触目皆在的“物质”景观。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女性的“缺席”与“缄默”已成历史陈迹。女性作家的群体涌现以及性别意识在文学文本中的贯彻和张扬,构成了对男性文学...
关键词: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二十世纪  女性文学研究 政治文本 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文本  文学书写
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所;日本崎玉大学 赵园 钱理群 洪子诚 吴晓东 贺桂梅 赵京华 吕晴 秦弓 田禾 范家进 赵稀方 杨联芬 段美乔 牧阳一  出版年:2004
关键词:洪子诚  文学所 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现代  钱理群  笔谈 年代  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诗歌意象功能论
3
《文学评论》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曹苇舫 吴晓  出版年:2002
以往的意象研究 ,基本停留在意象概念的界定与区分上。为使意象研究进一步深入 ,须从意象的基本功能入手 ,探讨其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 ,意象具有表述功能、建构功能、美感功能等 ,这些功能既指向形式 ,又指向意义 ,...
关键词:诗歌 表述功能  建构功能  美感功能 意象功能  整体意义  关系  意象系统
安徽宿松方言同音字汇
4
《方言》南京大学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金华 321004 孙宜志  出版年:2002
安徽宿松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本文描写宿松方言的语音系统,内容包括:①宿松方言的声韵调; ②宿松方言的同音字汇。
关键词:赣方言 同音字汇 声韵调 语音系统 描写 内容  
祖先崇拜起源论
5
《民俗研究》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梅新林  出版年:1994
祖先崇拜是一种以崇祀死去祖先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是远古时代统协原始先民群体意志,有效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关键词: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生殖崇拜 灵魂崇拜  氏族图腾  复合系统  生殖力崇拜  自然崇拜 生殖器崇拜  自我崇拜  
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6
《今日教育》上海市洋泾中学;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李海林  出版年:2015
当今教师大致有三种类型: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型教师。职初教师是指自己都做不好自己事情的教师;骨干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别人帮忙,也帮不了别人的老师;卓越型教师是指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还能帮助别人,指导别人...
关键词:骨干教师 成长方式  成长规律  专业引领  普通教师 理想状态  教师成长 老师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
7
《中国社会科学》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朱寿桐  出版年:200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多显现出文学评论的基本气象 ,而较少文学史研究的学术风采。作者认为 ,建立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当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为充分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应鼓励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和立场尽...
关键词:中国  现代文学 传统学  道法体系  文学史学 文学传统 文学研究  政治  现代主义 白话文 运动  现实主义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袁盛勇  出版年:2005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
关键词:延安文学 集体创作  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  应对机制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9
《文艺理论研究》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姜云飞  出版年:1999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艺术创造力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诗学理论 创造力问题 王安忆  女性自我 莎士比亚  自我实现  
标题隐含的认知语用分析
10
《修辞学习》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唐善生  出版年:2004
标题隐含常常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为标题隐含意义的推断提供了认知基础。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图形—背景等认知理论和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汉语常见的标题隐含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关键词:标题隐含  认知语用 汉语 语用学 语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