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社会学研究    文化    社会学    社会结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类    

被引量:823H指数:15北大核心: 53 CSSCI: 62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探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王兴周  出版年:200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ZD034);中山大学二期985"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被普遍看成一个消极的问题社会群体。但是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性是积极的:他们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个人素质;有理想、有目标;注重市场原则;更有平等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80后 群体特性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2
《文化遗产》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菅丰 陈志勤  出版年:2009
人们开始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性、民族性、稀有性等本源性的价值。但是,与其他文化现象相比,要在理论上提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特别价值的具说服力的根据却非常困难。然而,尽管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难找出这些本源性的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效利用  活着的民俗  人类幸福  适应性管理
公平与公平感的社会心理分析
3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翁定军  出版年:1999
在人的社会活动中, 寻求分配或交换的公平与公正、保持心理上的公平感, 是人们行为的一个社会准则, 也是人们判断行为是非的一个伦理标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公平感的产生, 既是人际之间社会比较的结果, 也是社会规范、社...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公平与公平感  
社会阶层理论:马克思和韦伯
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仇立平  出版年:1997
本文客观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虽然和马克思有着相似的思想,但是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关键词:阶级 阶层 社会分工
“弱势群体”再界定
5
《南京社会科学》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骆群  出版年:2007
弱势群体问题是近年来各学科都有所涉猎的较为热点的问题,然而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的界定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弱势群体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同等条件下,在非现有境况下根据社会平均观念能够享有某种权利...
关键词:弱势群体 现象特征  本质属性  社会关系
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新课程实施中四位教师的个案研究
6
《课程.教材.教法》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赵明仁 陆春萍  出版年:2007
以哈贝马斯认识兴趣理论为理论原型,将教学反思分为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个水平。依此为分析框架对四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分析后发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的全部是实践性和解放性反思,而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的反思中,技术性反思占有很...
关键词:教学反思 水平  教师专业成长 个案研究
从学以致用、文野之别到文化自觉 费孝通老师的文化功能论
7
《社会》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沈关宝  出版年:2006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对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1、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2、对马林诺斯基功能理论偏颇的修正;3、提出“心态”概念和“文化自觉性”观点;4、应...
关键词:文化功能 文化自觉 文野之别  
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对恰亚诺夫假说的验证与补充
8
《社会学研究》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张江华  出版年:2004
上海教育委员会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资助。
关键词:工分制 农户 经济行为 恰亚诺夫假说  中国  生产大队 生产小队  
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研究初探
9
《社会学研究》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庞树奇 仇立平  出版年:1989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体制被注入了商品经济机制,经济领域发生的变革已经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古老的国家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至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小至社区结构、家庭结...
关键词: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体制 阶级阶层结构 社会改革 政治结构 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阶层 经济领域  家庭结构
当前农村已婚妇女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潘村的个案研究为例
10
《妇女研究论丛》上海大学社会系;中国<少年博览>杂志社 潘振飞 黄爱先  出版年:2005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西南部地区潘村的调查研究,发现该村近年来已婚妇女外出就业人口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当前流行的“农业女性化”观点所无法解释的。本文试图分析她们外出就业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农村已婚妇女 外出就业 动力机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