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遗址    淀粉粒    二里头文化    城址    聚落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经济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104H指数:8WOS: 4 北大核心: 19 CSSCI: 14 CSCD: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南洼白陶的原料产地
1
《中原文物》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韩国河 赵维娟 张继华 朱君孝  出版年:2007
选取南洼白陶样品15个,南洼遗址附近的灰白色黏土样品7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每个样品中21种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南洼白陶与南洼遗址附近的黏土关系较近,由此推断烧制南洼白陶...
关键词:白陶 中子活化分析 产地  
郑州望京楼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植物资源的利用——来自石器残留淀粉粒的证据
2
《第四纪研究》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陶大卫 吴倩 崔天兴 赵珍珍  出版年:201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2013M531679)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批准号:2014T70680)共同资助;致谢诚挚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老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通过对郑州望京楼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石杵和石臼进行淀粉粒分析,发现了5类可鉴定的不同形态淀粉粒,主要为粟黍类、小麦族(Triticeae)、薏苡属(Coix)、栎属(Quercus)和豆科(Fabaceae)等,以及...
关键词:望京楼遗址  石器 淀粉粒 二里头文化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3
《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 郑永福 吕美颐  出版年:2007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
关键词:中华民国时期 女性服饰 演变因素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的植物淀粉粒
4
《人类学学报》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陶大卫 陈朝云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CKG022);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资助课题(Q2017-14)资助
本文对河南官庄遗址两周时期人牙结石开展了淀粉粒分析,发现了数量丰富的淀粉粒以及少量植硅体。可鉴定形态的淀粉粒主要来自粟、黍、小麦、小豆等农作物以及坚果、块茎植物;植硅体中则有来自水稻颖片的双峰型植硅体。此次研究表明官庄先...
关键词:官庄遗址  牙结石 淀粉粒 植硅体 食物构成  
河南荥阳官庄城址周边系统调查与初步收获
5
《中原文物》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韩国河 惠夕平 闫广宇 王书成 赵艺博 刘伟伟 樊刚亮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S支持下的索须河流域史前至汉代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号14BKG001);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号2012-CXTD-01);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项目号Q2014-14)的共同资助
在3S技术的支撑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官庄城址周边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测绘。通过聚落形态研究,作者对官庄城址的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及其与东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通过对商末周初至西周晚春秋时期的聚落演变的考察,揭示出...
关键词:系统调查  官庄城址  3S  
郑国东迁考
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韩国河 陈康  出版年:2019
已结项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S支持下的索须河流域史前至汉代聚落与社会研究"的后续研究
文献对郑国东迁一事有"桓公寄帑、武公东迁"和"桓公东迁"两种不同的记载。笔者经辨析认为《史记》《国语》等关于桓公寄帑的记载并不准确,而《古本竹书纪年》《清华简》等的记载更符合史实,由此可知郑桓公在周幽王三年(前779年)...
关键词:郑国东迁  郑韩故城  娘娘寨城址  官庄城址  
二里头文化与夏商分界再探
7
《中原文物》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朱君孝  出版年:2006
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二里头遗址在建筑遗迹、陶器、石器及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包含第四期遗存者数量明显减少,周边地区也几乎看不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夏商分界  
二里头晚期外来陶器因素试析
8
《考古学报》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朱君孝 李清临  出版年:2007
“一个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既有对其先行文化的变革与继承,又有对与其同时的周围其他文化的借鉴、吸收与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它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另一方面...
关键词:二里头 考古学文化 陶器 晚期 文化因素 吸收  聚落
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9
《河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王星光 贾兵强  出版年:2008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2005BLS004)
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资源。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是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体制改革,创新发...
关键词:中原历史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鲜卑“毁器”葬俗研究
10
《边疆考古研究》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孙危  出版年:2009
鲜卑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主要活跃于两汉及魏晋北朝时期。其部属主要有拓跋、慕容、宇文和段四部。对于鲜卑的研究,自近代以降,历史学方面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为林慧祥的《中国民族史》和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的《东...
关键词:葬俗  鲜卑族 考古学文化  包头达茂旗  墓群  白鸟库吉 陶壶 中国民族史 北朝时期 拓跋鲜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