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形而上学    现象学    儒家    尼采    舍勒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58H指数:8北大核心: 28 CSSCI: 28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布迪厄的社会学认识论与他的“惯习”概念
1
《浙江学刊》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朱伟珏  出版年:2005
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除了从认识论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之外...
关键词:二元对立  布迪厄 概念  惯习  新论  社会科学领域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社会学范式  方法论基础 破坏作用  认识论 理论性  批判性  
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
2
《中国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孙周兴  出版年:2004
本文尝试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观出发 ,根据“本质—先验”之问与“实存—超验”之问的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结构来清理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的路线。本文认为 ,作为西方形而上学史上的一条隐线 ,实存哲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
关键词:西方  形而上学 实存哲学路线  存在学  神学 本质主义 个体-此在论  
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3
《探索》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党永强  出版年:2005
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关注对学生进行理智层面的说教和要求,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开发,这也是导致在道德教育中“知”和“行”相脱节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情感的开发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
关键词:情感 理智 动机 行为  道德教育
形而上学问题
4
《江苏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孙周兴  出版年:2003
本文主要以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背景,从形而上学的问题提法入手讨论形而上学的双重问题结构,即存在学路向的先验追问与神学路向的超验追问。
关键词:形而上学 先验追问  超验追问  尼采 海德格尔  
信息社会学理论概述
5
《国外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朱伟珏  出版年:2005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早期一些重要的信息社会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一、信息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二、马哈洛普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理论;三、贝尔与阿兰·图尔纳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 信息化 信息社会学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
6
《江苏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孙周兴  出版年:2004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
关键词:情绪 海德格尔  哲学 心理学 形而上学
老龄化社会的代际连带与社会保障——兼论日本的老龄化对策
7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蔡驎  出版年:2004
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代际连带 ,在本质上是不同世代人群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传统型代际连带的特点在于 :在“同时态”上表现为年轻人群对老年人群、在职者群体对退休者群体的单向扶助 ,通过世代交替在“历时态”中达到代际利益平衡。人口老龄化动摇了传统...
关键词:代际连带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
8
《浙江学刊》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张尧均  出版年:2004
舍勒和梅洛 -庞蒂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本文比较分析了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论述。两人的共同点是 ,都强调人是心身统一体 ,强调这种统一的多层次性 ,强调精神对于人而言的独特价值。而区别在于 ,舍勒强调精神的独立性...
关键词:舍勒 梅洛-庞蒂 现象学 心身关系论  比较研究  精神  身体
康德与舍勒伦理学的三大差异
9
《浙江学刊》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李革新  出版年:2005
同济大学文科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道德哲学家,他的伦理学对当代伦理学影响巨大。舍勒的伦理学思想则被看作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对康德的伦理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所以分析对比康德与舍勒的伦理学思想对于我们把...
关键词:康德  舍勒 伦理学 人格 道德
开启一种本源性的诗思关系——论早期尼采的悲剧文化观
1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孙周兴  出版年:2005
早期尼采对希腊悲剧时代的文化状态作了大量的讨论。与通常关于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与诗歌”之争的解释不同,尼采关注的是希腊“悲剧艺术”和“悲剧哲学”的特性,意在探索一种本源性的艺术-哲学、诗-思关系,从而为“知识冲动”失去控...
关键词:尼采哲学 悲剧艺术 悲剧哲学 诗思关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