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建筑设计    防水设计    止水带    城市设计    建筑    

研究学科:建筑类    经济学类    交通运输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75H指数:9EI: 5 北大核心: 28 CSSCI: 4 CSCD: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
1
《城市规划》深圳大学建筑系 陈燕萍  出版年:2000
从介绍公共交通社区的概念和实例入手 ,阐述土地利用形态对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公共交通社区  城市 土地利用形态  城市规划
居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2
《建筑学报》深圳大学建筑系 陈燕萍  出版年:1998
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已经成为趋势。由于国内尚未出台相应的停车规划导则,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对停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在进行居民问卷调查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居民的主观需求和居住区用地等定额限制条件出发,提出根据“...
关键词:居住区 停车 小汽车密度  居住环境 车库
现代建筑创作中的技术表现
3
《建筑学报》深圳大学建筑系 覃力  出版年:1999
本文主要就当今世界上建筑设计中,注重技术表现的创作倾向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从分析科学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着手,对强调技术表现的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建筑创作中技术表现的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创作 技术表现  技术美学 建筑设计
全球变暖、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
4
《城市规划》深圳大学建筑系 黄大田  出版年:2002
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能源规划及能源政策、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交通规划与交通政策、绿化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
关键词:全球变暖 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利用非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改善城市环境──浅析美、日两国的经验,兼论我国借鉴的可行性
5
《城市规划》深圳大学建筑系 黄大田  出版年:1999
为弥补限制土地用途、控制容积率等强制型城市设计引导手法的不足,美、日两国先后研究出了广场奖金制度、奖励分区制度等非强制型引导手法,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系列手法的特点,初步探讨可否借鉴其经验来完善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引导手法。
关键词:非强制型  城市设计 引导  手法 城市环境
透明院落空间
6
《建筑学报》深圳大学建筑系 龚维敏  出版年:2002
关键词:传统建筑 透明院落  建筑空间 空间结构
实验建筑:一种观念性的探索
7
《时代建筑》深圳大学建筑系 饶小军  出版年:2000
本文以思想随笔方式批判性地回顾了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学界的沉寂状况,探讨了实验建筑产生的源流背景和边缘 化的思想策略,提出了边缘实验、审美与观念、真实性问题和建筑空间论等几个实验建筑所关注的理论命题,强调观念 的探索实验...
关键词:实验建筑 审美表象  观念性探索  真实性  建筑空间
玻璃门窗节能分析与选择
8
《建筑学报》深圳大学建筑系;新加坡NOVOMA TRIX HOLDINGS PTE LTD深圳代表处 张道真 傅积闿  出版年:2006
文章介绍了深圳大学建筑系在研究院B楼门窗节能改造中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在改造方案选取时的考虑因素。论述了各种遮阳方法及节能门窗的原理与比较,给出了有用的相关数据。特别对Low-e玻璃与遮阳玻璃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建筑节能 玻璃门窗节能  LOW-E玻璃 遮阳玻璃  太阳控制窗膜  遮阳门窗  绝热门窗  
生命的极致——重读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
9
《中外建筑》深圳大学建筑系 叶子君  出版年:2005
桢文彦的风之丘火葬场虽然是1997年的老作品,但是今天拿出来再看,那种内里蕴含的静谧、从容、空灵、雅致依然那么饱满,似乎有一种力量在举重若轻之间隐而未发。在桢文彦的作品中,风之丘火葬场并不属于最出名的那几座。然而,因着这...
关键词:桢文彦 风之丘  火葬场 静谧 连接  
深圳迈向现代化成熟大都市的人居环境建设
10
《规划师》深圳大学建筑系 黄大田  出版年:2003
深圳在城市建设中,逐步将规划的重点由原来强调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到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平衡上来,在规划上不断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引导;让国内外高水平的规划师直接参与到城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来;...
关键词:人居环境 深圳市  城市建设 市场经济  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