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手稿    兼及    穆时英    作家    新感觉派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260H指数:7北大核心: 87 CSSCI: 89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秦腔:一曲挽歌,一段情深——上海《秦腔》研讨会发言摘要
1
《当代作家评论》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收获>杂志 陈思和 杨剑龙 王鸿生 罗岗 朱静宇 郜元宝 栾梅建 张生 刘志荣 倪文尖 程永新  出版年:2005
关键词:《秦腔》 贾平凹  上海  研讨会  发言摘要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
2
《外国文学评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刘佳林  出版年:2004
西方国家对纳博科夫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早期俄侨批评家开创了纳博科夫研究中的美学与元文学批评模式;以后,讨论纳博科夫与生活的著作逐渐增多并占据上风,其伦理的、形而上的理路也日渐明显。从研究者的视界看,西方纳博科夫研究基...
关键词: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作家 形式批评  文化传统 翻译 小说创作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谢柏梁  出版年:2006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BWY004)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从洪?的《长生殿》到相关名剧,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范式。
关键词:《长恨歌》 《长生殿》 洪昇  李杨爱情  
释陶渊明:从陈寅恪到朱光潜——兼及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
4
《文艺理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10
《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
关键词:陶渊明 朱光潜  外儒内道  儒大于道  学者议政  
重读克罗齐——从《美学原理》到《美学纲要》
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08
完整呈现克罗齐美学实绩及其演化的标志性专著至少有二:1901年版《美学原理》与1912年版《美学纲要》。然朱光潜自青年至晚年,大体是以1901年版《美学原理》为参照,来述评对象的。这就未免以偏概全。本文旨在通过对克罗齐美...
关键词:克罗齐 《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直觉 朱光潜  
《缶庐别存》与梅石写意的人文性——兼论吴昌硕的“道艺”气象暨价值自圆
6
《文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13
题画诗历来是中国画的有机构成。吴昌硕题画诗《缶庐别存》(结集)与其画境的"互文性",要比坊间所想象的更有机且幽邃。所以,若不潜心体味其题画诗,不仅无计领悟其"道艺"气象(清末民初的"第一大画家"),甚至连其画面屡屡呈示的...
关键词:吴昌硕 《缶庐别存》  道艺  梅石写意  人文性
革命伦理与个体伦理的心史复调——论郭小川1957年三首叙事长诗及诗人命运
7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10
研读郭小川1957年的三首叙事长诗,品味其内心的价值复调,实是"革命组织伦理"与"个体人性伦理"的深邃纠结。这既是诗人的生命体验,也是整整一代左翼知识者的共同心灵历程。"个体人性伦理"延展为"人性根基→自我实现→文学自恋...
关键词:郭小川诗歌  革命伦理 个体伦理 弱复调  诗人命运  
日丹诺夫与朱光潜美学——重读《西方美学史》的一个角度
8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10
虽然朱光潜著述中几乎没有提及"日丹诺夫"这个名字,但日丹诺夫主义与朱光潜的关系是考察1949年后朱光潜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两者关系的历程宛如一出多幕剧,朱光潜首先用日丹诺夫主义来自我批判,然后用它来批判别人,在撰写...
关键词:日丹诺夫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 纠缠 疏离
抗战文学经典的确认与阐释
9
《山东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张中良  出版年:2018
抗战文学史的历史叙述未能呈现出抗战文学的巨大成就,同经典的确认及阐释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当历史主义缺位时,抗战文学历史建构的主观色彩过重,遮蔽了一些真正的经典,对一些经典的阐释也出现了错位甚至扭曲。重写抗战文学史,就要在...
关键词:抗战文学史  重写 经典  确认  阐释  
“隐逸诗”辨:从田园到山水——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为人物表
10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夏中义  出版年:2011
"隐逸诗"作为主题学范畴,其所包含的文化史信息或价值底蕴,远非"田园诗"、"山水诗"这对题材学概念所能替代。或曰,作为"隐逸诗"人的道德自律程度,要比一般"田园诗"人暨"山水诗"人来得自觉乃至卓越。"隐逸诗"人所亟需面对...
关键词:隐逸诗 田园 山水 陶渊明 王维  谢灵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