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周易》    周易    《易》    《易传》    象数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建筑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199H指数:13北大核心: 448 CSSCI: 492 CSCD: 1 RDFYBKZL: 7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帛书《要》篇考释
1
《周易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郭沂  出版年:2004
本文依据已经发表的五种帛书《要》篇释文,酌加取舍,试补残字,慎增夺文,破读借字,纠正误读,阐释字义,疏证史实,对全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整理考辨。在此基础上,将全篇分为九章,每章首列"原文",次为"考证",三作"释义"。此外...
关键词:帛书 要  考释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2
《周易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林忠军  出版年:2001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
关键词:秦简  归藏  周易
《周易》古义考
3
《中国社会科学》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刘大钧  出版年:2002
《周易》“今义”凸显的是一种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 ,而“古义”突出的则是阴阳灾变思想。《易》之“古义”由来已久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由于“今义”被定为官学正统 ,“古义”便逐渐衰微 ,而鲜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
关键词:封气说  古义 今义 《淮南子》 五官说  六府说  五正说  《周易》
新发现西周筮数的研究
4
《周易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李学勤  出版年:2003
长安西仁村西周时期陶拍上的数字卦是西周存在《周易》经文的证明。西仁村采集:2上的数字卦由纵线顺箭头方向环读,共有四组筮数,转化为《周易》卦爻,依次为师、比、小畜、履四卦。而采集:1上亦纵刻筮数两行,转化为《周易》卦爻,自...
关键词:数字卦 西周 周易 卦序 覆卦  
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
5
《周易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王新春  出版年:2002
卦气说是汉代易学家在融旧铸新的哲学诠释学进路下所显发的基本学说。此说始彰于孟喜,大显于焦赣、京房,深化于《易纬》,发皇于马融、荀爽、郑玄诸人,达其极致于虞翻,透显着相关易学家独特的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昭示着汉代儒...
关键词:汉代易学  卦气说 宇宙关怀  人文关切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解释及其转向
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林忠军  出版年:2007
本文通过解读帛书《易传》,阐述了孔子易学解释学。孔子早年将《周易》文本定为卜筮之书,晚年好易又发现了《周易》内涵德性,故在承认《周易》卜筮性外,又将其定为德性之书。为改变《周易》文本性质,孔子确立见仁见知的解释学原则,提...
关键词:孔子 卜筮 德性 解释  
试论易学象数起源与《周易》文本形成
7
《哲学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林忠军  出版年:2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象数易学史研究"(编号11AZX004)的成果
数字卦研究涉及到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数学等多方面内容,是易学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解读出土发现的数字卦及前贤已有的成果,说明易学象数起源及其在《周易》文本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易学研究 《周易》 文本  起源  象数 数字卦 考古学 文字学
未能成己 焉能成人——论儒家文明的自新与全球文明的共建
8
《甘肃社会科学》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黄玉顺  出版年:2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资助(批准号:16JJD720010)
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首先"成己",然后才能"成人""成物"。换言之,"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这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未能成己,焉能成人?值此全球化时代,对于儒家文明来说,"成己"意味着自我更新、自我...
关键词:儒家文明 全球文明 自新  共建 成己 成人
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
9
《哲学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 沈顺福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比较视野下的儒家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号15BZX05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早期哲学思维方式属于本源论模式,具有形象化特征,欠缺思辨性。佛教将万物视为相、用,以为其体或为心、或为空等,表现出哲学思辨模式。宋明儒家吸收了这种抽象化思辨模式,其代表之一为朱熹。朱熹以体用论为思维方式,将万物之理视...
关键词:朱熹  体用论 本源论 思辨哲学
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
10
《周易研究》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黄玉顺  出版年:2020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解...
关键词:《周易》 现象学 理性与信仰  神圣超越  哲学重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