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    

Ontology and Classical Confucian Metaphys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顺福[1,2]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2]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哲学研究》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比较视野下的儒家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号15BZX052)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16

期  号:7

起止页码:40-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SCI、CSSCI2014_2016、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早期哲学思维方式属于本源论模式,具有形象化特征,欠缺思辨性。佛教将万物视为相、用,以为其体或为心、或为空等,表现出哲学思辨模式。宋明儒家吸收了这种抽象化思辨模式,其代表之一为朱熹。朱熹以体用论为思维方式,将万物之理视为体,万物之流行与发用视为用,比如道之体为性,道之用为情。体用方式成为朱熹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模式。早期的朱熹体用论依然具有本末论色彩,其表现为"中和旧说"。后来的体用论有效地克服了本末论(本源论)的局限性,进入了思辨性阶段,其表现为"中和新说"。朱熹体用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哲学提升为思辨哲学,并成为一种追问终极性存在的本体论。

关 键 词:朱熹  体用论 本源论 思辨哲学

分 类 号:B2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