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高利贷    抗战时期    民国时期    张之洞    述论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439H指数:13北大核心: 30 CSSCI: 37 RDFYBKZL: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近代甘宁青农村市场研究
1
《近代史研究》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黄正林  出版年:2004
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的甘肃、宁夏、青海是一个农业、牧业和农牧交错的地区 ,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由于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 ,农村市场的构成也不同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以集...
关键词:甘肃  宁夏  青海  农村市场  商业经济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
2
《抗日战争研究》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黄正林  出版年:2004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批文号 2 0 0 0.0 0 7)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领导下模范的、民主的、进步的农村抗日根据地。为了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 ,边区对妇女工作十分重视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 ,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边区妇女工作的重点在乡村 ,使乡村妇女的社...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妇女运动 文化教育 社会地位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河北大学历史系 阎永增 池子华  出版年:2001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灾荒史 研究综述  近代  中国  学术价值 现实意义  灾害原因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乡村经济交易的中保人
4
《近代史研究》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李金铮  出版年:2003
20世纪上半期的资料表明,在乡村经济交易中,中保人仍然非常普遍,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交易契约可以看出,其名称多达40余种,人数大多为1人,但也有多人的情况。中保人多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关系广泛,有人缘、有面子,懂交...
关键词:中国  乡村经济交易  中保人制度  交易秩序 社会责任
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
5
《史学月刊》河北大学历史系 李金铮 邓红  出版年:2000
合作社是20世纪20~30年代华北乡村经济组织的新现象,它的产生是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近代化的标志。合作社借贷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其活动也有严重的缺陷。
关键词:二三十年代  华北乡村 合作社 借贷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
6
《抗日战争研究》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河北大学图书馆 黄正林 文月琴  出版年:2005
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批文号02BZS042)成果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农业税 抗日战争时期  皖南事变  统一累进税  1943年  农业收益 征收标准  征收过程 政治动员  基层干部  抵触情绪  征收办法 公平合理  农民负担  公粮 根据地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
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黄正林  出版年:2003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02BZS042)
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一是扫除文盲,二是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由于传统的文化背景、民众对识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社教中强化政治教育而弱化...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社会教育 乡村政权
旧中国高利贷与农家关系新解——以长江中下游乡村为中心
8
《浙江学刊》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李金铮  出版年: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 (中博基 1999[17])子项成果
以往学术界对高利贷特别强调其恶劣影响的一面 ,而否定其对金融调剂的作用。从旧中国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高利贷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由于高利贷的金融调剂作用 ,农村社会经济才...
关键词:农民 农村经济 农家经济 旧中国 高利贷 农民 长江中下游乡村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9
《江海学刊》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李金铮  出版年: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0 0CZS0 0 9); 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 (中博基 [1999] 17)成果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
关键词:民国时期 现代农村  金融 运作方式  高利贷 长江中下游 现代农贷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
10
《学海》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李金铮  出版年:2005
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
关键词:中国  近代农村  高利贷 习俗 融资办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