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权利    法律    法治    法理学    法哲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6,380H指数:38WOS: 3 北大核心: 488 CSSCI: 558 CSCD: 2 RDFYBKZL: 4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农地三权分置的法实现
1
《中国社会科学》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蔡立东 姜楠  出版年:2017
作者主持的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的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16JJD82000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农村土地管理和经营体制创新研究”(20160418003FG)阶段性成果
农地三权分置是中国特色现代农地制度的核心,是我国农地权利制度改革的既定选择,旨在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破解农地融资困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向可运作的法律实现机制转化,应当以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为前提,以稳定农...
关键词: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户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新兴权利论纲
2
《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姚建宗  出版年:2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2005年重大项目"新兴权利研究"(05JJD82001);吉林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画卷不断展开的过程在法律层面的一个显著体现就是各种"新兴"权利不断展现的过程。新兴权利之"新"既可以从以时间和空间为核心的形式标准来判定,又可以从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情景为核心的实质标准...
关键词:新兴权利  形式标准  实质标准  权利发展
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
3
《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张文显 姚建宗  出版年:2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权利义务研究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2000ZDXM820005)最终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权利研究是理论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课题,是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回顾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权利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突破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范式;确立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学基本范畴的地位;确立权利作为法学基石范畴(权利为本...
关键词:权利 权利本位 范式 基本范畴  基石范畴
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
4
《法学研究》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黄文艺  出版年:2010
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家长主义的核心特征是为了保护行为人的利益而限制行为人的自由。尽管中国各个部门法领域都不乏家长主义的法律规定,但在中国的法律话语体系中家长主义并未确立起合法地位。在梳理家长主义概念谱系的基础上,通过分...
关键词:法律干预 法律家长主义 法理学
论民法典中的居住权
5
《现代法学》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 房绍坤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的价值定位与规范配置”(18VHJ003)。
《民法典》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在《民法典》没有系统的人役权制度且缺乏用益权的情况下,居住权的相关内容都难以准用用益权的相关规定。在居住权制度中,居住权的设立方式、主体范围、客体界定、法律效力、消灭事由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解...
关键词:居住权 居住权人  设立方式  住宅 法律效力 消灭事由  
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
6
《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关玫  出版年:2005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信力的概念本身蕴涵着信用与信任两个维度,同时还具有公共权力的属性。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权力运行与受众心理两个维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司法公信力具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力威慑型、理解型、认...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概念  两个维度 理想类型  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  公共权力  受众心理  权力运行  基本类型  心理认同 社会公众  理解型 司法权 交互性  开放性  合法性  资源性 契合  主体  
全面推进法制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
7
《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张文显  出版年:2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研究"(12@zh017);"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有关法制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和部署,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华之一。从法学角度解读可以发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法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包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法治话语和法治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同步实...
关键词:法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法治中国建设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及其理论基础——以平等理论透视
8
《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吴宁  出版年:2004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以“权利”为立足点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 ,也是实践中制度理性之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理论的基础等三个问题的分析 ,认为...
关键词:社会弱势群体 实质平等理论  人权范围  心理压力 法律权利 利益调整机制  
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
9
《政治学研究》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985工程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法学院 姚建宗  出版年:2010
法律与政治在事实和内在逻辑上的密切联系是客观存在而非人为构建的,其逻辑联结的共同基点在于它们都面对着共同的社会公共利益要求而担负着的建立和维护共同的社会秩序责任。法律的存在与运作始终体现着的政治逻辑主线,即政治作为法律的...
关键词:法律 政治逻辑 公共利益 社会秩序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10
《当代法学》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钱大军 王哲  出版年:2004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
关键词:社会弱势群体 基本权利 身分性  比较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