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世界文学    文学    宏观比较文学    民族特性    比较文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47H指数:3北大核心: 8 CSSCI: 12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三种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研究的立场方法
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王向远  出版年: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51074)
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因研究者的立场、宗旨、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研究范式。一是以语言转换为中心问题的"翻译学",二是立足于比较文化立场的"译介学",三是立足于文学与文本(译本)立场上的翻译文学研究,可称为"译文学"。...
关键词:译文学  翻译文学  文本批评 迻译  释译 创译 翻译语  
奥尔巴赫与歌德“世界文学”
2
《中国比较文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杨俊杰  出版年: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研究>(项目号:14JJD7500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谈论世界文学通常总是以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为轴心,奥尔巴赫谈论世界文学同样如此。奥尔巴赫所作的诠释,有两点值得回味。其一是指向将来的世界文学危机意识。奥尔巴赫认为,由于世界的"标准化"发展趋势,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构...
关键词:奥尔巴赫  歌德  世界文学 语文学
直面异质性:从文学论争看中国当代文学的全球发展与变异
3
《中外文化与文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刘洪涛  出版年:2020
汉学家是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全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60年来,海外学界发生的多次重要学术论争,都牵涉到中国当代文学,汉学家是参与讨论的主体。这包括20世纪60年代初夏志清与普实克的现代文学研究范式之争,八九十年代围绕詹明信...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汉学家 第三世界文学 世界诗歌 华语语系文学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德国文学的特性
4
《汉语言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王向远  出版年:2010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域中,可以将德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提炼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以"普鲁士精神"为基础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德国人 德国文学 民族特性 宏观比较文学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法国文学的特性
5
《法国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王向远  出版年:2009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将法国文学的总体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
关键词:法国人 法国文学 民族特性 宏观比较文学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
6
《社会科学辑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姚建彬  出版年:2013
近20年来,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吸收、借鉴、融汇到自创的发展过程。由于受到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教材与学术著作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模仿借鉴有余,而自创原创不够的...
关键词:比较文学 教材观 广义教材观  狭义教材观  静止教材观  动态教材观  
新时代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观念创新及其教材实践探索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 刘洪涛  出版年:2023
世界文学经典选本是大学中文专业外国文学类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长期采用“东西二分”或“合二为一”的组织模式,其潜能和价值已经被挖掘殆尽。新编《世界文学作品选》以“同心圆”的世界文学观念指导经典的筛选和组织工作,它以地理单位...
关键词:《世界文学作品选》  世界文学 同心圆  外国文学教材  新时代  
略说鲁迅与升曙梦:以《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为例
8
《文化与诗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杨俊杰  出版年:2018
鲁迅对俄苏文学的了解与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日本翻译家们的日语翻译与介绍,比如二叶亭四迷、升曙梦等。升曙梦是俄苏文学的重要翻译家,又是俄苏文学的重要研究者。这里围绕着鲁迅的文章《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对鲁迅与升曙梦的...
关键词:鲁迅  升曙梦  阿尔志跋绥夫 威拉特  绥惠略夫  
“神话”的终结与“风景”的发现——对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研究之反思
9
《华文文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郭风华  出版年:2022
王润华的华文后殖民文学研究中对“鲁迅神话”与“本土性”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重重困惑:中国对新马不存在殖民之实,但“鲁迅神话”给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发展带来的影响,又与“文化殖民”有相似之处。“本土性”是王润华开出的一剂良...
关键词:王润华  华文后殖民文学研究  鲁迅神话  本土性 想象的共同体  
“观看”的现代性:论海外华人学者的视觉文化研究路径
10
《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杨明晨 李丹舟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65)”的阶段性成果。
以北美为中心的海外华人学者多将视觉文化研究运用于中国研究之中,其中一个典型论题便是中国的视觉现代性。尽管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尽相同,但大都涉及对两大核心问题的处理:现代视觉媒介与文字系统的关系,以及视觉实践所触发的中西权力关...
关键词:视觉现代性  视觉文化 “幻灯片事件”  后殖民批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