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史学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史记》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水利类    

被引量:1,741H指数:14北大核心: 439 CSSCI: 469 RDFYBKZL: 12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史学的求真与致用问题
1
《学术月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刘家和  出版年:1997
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不同学术传统对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不同看法,这部分也可以说是问题提出的缘由;第二,关于史学的求真问题;第三,关于史学的致用问题;第四,关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关系问题。以下让我们来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史学 求真与致用  经世致用 中国史学 相对主义 客观主义 司马迁  优良传统  司马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论通史
2
《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刘家和  出版年:2002
在中国 ,“通史”是一个常用且易解的词。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史、世界史的书常题名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而英国人写关于世界史或英国史的书就叫“世界史”或“英国史” ,其中并无一个“通”字。西方语言里有好几个看来与“...
关键词:中国通史 世界史 中国史 古今  思想  史传 古希腊 主义  传统  倾向  
《左传》中的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
3
《历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刘家和  出版年:1995
在20世纪里,不止一次地有人主张彻底抛弃中国传统典籍,也不止一次地有人主张从传统典籍中开发出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以此为中国文化的再生或复兴疏导源流。《左传》作为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当然也会遇到不同态度的对待。本文不是专门讨...
关键词:《左传》 民本思想 人本思想 文化资源  以民为本  中国古代  张力关系  子产 国君 宋襄公
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
4
《孔子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刘家和  出版年:1990
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论孔子仁礼学说的渊源。孔子以前,“礼”概念已有一定发展,而“仁”概念尚甚模糊。孔子在前人关于礼和德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仁礼学说。第二,论孔子仁礼学说。孔子的礼学说强调有等差的和谐(即和),而仁正...
关键词:仁礼学说  孔子  先秦儒家 孟子  荀子  仁者 左传 外推 立人 克己复礼为仁  
“二重证据法”的界定及规则探析
5
《历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李锐  出版年:20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项目号:09JZD0042);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新出简牍与战国秦汉史研究"(项目号:105564GK)资助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从其"二重证明法"而来,主要是针对疑古思潮而发,讨论处于传说和史实之间的人物及其行事,有明确的对象性和时代性,相比其来源"二重证明法",范围要小很多。在"二重证据法"背后,有王国维重建古史,维护中...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 二重证明法  王国维  古史新证  上古史
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
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系 刘家和 陈新  出版年:2005
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思想中有关“不可公度性”的讨论,为我们深入探究历史比较的理论根基提供了参照。历史比较必须遵循一般比较研究的逻辑:比较是不可公度性与可公度性的统一;比较研究中,不能由比较对象之间局部要素的可公度性...
关键词:不可公度性  历史比较 比较研究  逻辑
近代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史学的变化
7
《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张越 叶建  出版年:2002
学术期刊出现之后 ,重视反映史学研究成果和史学界动态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类 :专门性史学期刊和高校学报类期刊。前者对历史学科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者则以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著而对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学术期...
关键词:史学研究 史学界 现代史学 史学发展 近代  学术期刊  历史学科 反映  适应  成果  
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
8
《齐鲁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李锐  出版年:2005
诸家讨论《五行》经传的作者时代相去甚远的深层原因,在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与子思的关系。而郑玄注中所保存的文献材料,说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的思想源自孔子。荀子以之为子思首创,应该是正确的,世子很可能不是仁义礼智圣五行经或传的作...
关键词:五行  孔子 子思 帛书 郭店简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易宁 李永明  出版年:2005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
关键词: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人性说 古希腊 历史观
论汉代公羊学的夷夏之辨
10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汪高鑫  出版年:2006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它)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公羊传》继承了先秦儒家严夷夏之别的思想,却凸...
关键词:夷夏观 《公羊传》 董仲舒  何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