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美学    艺术    中国美学    中国艺术    艺术批评    

研究学科:哲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轻工类    

被引量:863H指数:16北大核心: 135 CSSCI: 136 RDFYBKZL: 2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叶朗  出版年: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编号:04JJD720003
关键词:西方美学 提要 原理  意象 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  美学史 美学家
从“美在意象”谈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如何具有中国色彩
2
《文艺研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叶朗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文学导论”(批准号:15ZDB021)成果
《美在意象》将"意象"作为美的本体范畴提出,将意象的生成作为审美活动的根本。审美体验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从而照亮一个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王夫之说的"现在"。这个美学体...
关键词:意象世界 美学体系 色彩  中国  审美活动 审美体验 感性世界 生活世界  
艺术的终结与重生
3
《文艺研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彭锋  出版年:2007
本文着重探讨了黑格尔和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指出“艺术终结”的根源是18世纪以来确立的“审美自律”。“为艺术而艺术”导致艺术只与自身相关,艺术的创新就意味着对以往艺术的颠覆,现代艺术正是在这种创新的压力下穷尽了所有的可...
关键词:黑格尔 丹托 美学独立  艺术终结 艺术重生  
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叶朗  出版年:2014
在历史上,当中华文明处于强盛时期时,具有一种开放性和伟大的包容性。唐太宗开启的大唐盛世和宋元时期的贸易大港泉州的历史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的哲学和"生"的哲学。中国人(从孔子开始...
关键词:中华文明 开放性 包容性 唐太宗 泉州  和  生  
气韵与节奏
5
《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彭锋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美学主潮研究”[项目编号:12AZD068]阶段性成果~~
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经过西方汉学家和美术史家的解释之后,它的含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影响到中国现代美学家对它的理解。西方美学家之所以将气韵译为节奏,原因在于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于节奏的强调与...
关键词:气韵 节奏 中国绘画 现代美术
中国的审美范畴
6
《艺术百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 叶朗  出版年: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美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4JJD720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
关键词: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审美范畴 美学基本理论  审美形态 沉郁 飘逸 空灵
从中国美学的眼光看当代西方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7
《文艺研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 叶朗  出版年: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4JJD720003)成果
美在意象。艺术也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审美感兴)。美和艺术(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植根于中国美学的这种基本...
关键词:西方美学 中国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眼光 意象世界 审美感兴 非艺术 生活世界  
重回在场——兼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8
《学术月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哲学系 彭锋  出版年:2006
20世纪的哲学体现了典型的逃离在场的特征,分析哲学以过去掩盖现在,实用主义以未来掩盖现在,结构主义以那里掩盖这里,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则是逃离在场的集大成者。逃离在场使现代专业哲学陷入狭隘的学院主义的困境而失去了自身的活力...
关键词:在场 专业哲学  哲学作为生活方式  
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分析
9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彭锋  出版年:2006
关于自然审美,当代环境美学提出了许多模式,它们可以概括为分离和介入两类。本文分析了这两类审美模式的缺陷,尝试从显现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场争论的方案。根据本文的构想,介入的目的是介入到美也就是“象”的创造之中。为了达到这个...
关键词:介入 分离  环境美学
什么是艺术批评
10
《文艺研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彭锋  出版年:2013
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介于艺术理论与艺术作品之间。批判和评价只是艺术批评的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包括描述、分析和解释等成分。艺术批评是在描述、分析和解释之后做出的评价,有它自身的形式规定性。艺术批评之所以较科学批...
关键词:艺术批评 话语 共识  程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