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小说    文学研究    杜甫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2,143H指数:19北大核心: 265 CSSCI: 268 RDFYBKZL: 5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
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吕进  出版年:2005
科学地总结中国新诗诞生以来的经验和考察新诗的现状就会发现,中国现代诗学正面临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新诗面临二次革命,以迎...
关键词:现代诗学 诗歌精神重建 诗体重建 诗歌传播方式重建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2
《中国社会科学》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怡  出版年:1998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学衡派”进行了重新探讨,并在一个新的历史层面确立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文章指出,“学衡派”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它与形形色色的所谓新文学“逆流”具有本质的不同。在“学衡...
关键词:“学衡派”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人文主义 文学创作  白璧德 《学衡》 中国文学  吴宓 文学批评  
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
3
《文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余纪  出版年:2001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电影这一被“真实”所统治的“王国”,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美学特质。虚拟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在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对传统电影美学提出了挑战。数字化时代的电影美学本体论如何重建?本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
关键词:电影美学 电影艺术 创作过程  数字化时代  传统  真实  美学特质 虚拟  本体论 重建  
高校教师最应具备和最不具备的素质调研报告
4
《重庆工学院学报》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伶俐 潘莉  出版年:200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特批项目"重庆市高校现代调查与对策研究"。
对3266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最应当具备的素质 ,有相当部分恰恰是目前高校教师或许多高校教师最不具备的素质 ,例如责任感、专业水平、宽广的知识面、教书育人、培养能力 ,引导思维、教学方法的生...
关键词:高校教师 素质  导思  教书育人 培养能力  生动性  知识面 调研报告  专业水平  责任感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
5
《文学评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怡  出版年:1997
本文认为,穆旦成功地实践了“五四”一代诗人所建构的“现代特征”的理想。文章辨析了晦涩、白话、口语、散文化等艺术选择在中国新诗史特别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中的意义,探讨了穆旦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新诗 穆旦诗歌 “现代性”  散文化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书面语  李金发  象征主义  新诗现代化
电影影像的本体论——从电影到后电影的美学发生学问题研究
6
《当代电影》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余纪  出版年:2001
尽管巴赞离我们似乎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巴赞美学对电影的影响却比想象的要深远得多。把电影的本质视为对空间影像的记录,视为与时间的对抗,这是多年来人们不加怀疑的真理性结论。当理论的兴奋点转向了电影与社会、政治,乃至性别的关系...
关键词:电影 巴赞  影像 美学 摄影  想象  对抗  广泛  纯粹性 边际性  
“国产电影运动”与文艺片传统
7
《电影艺术》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虞吉  出版年:2003
电影作为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规模巨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运作百十来年,早已形成了丰厚的历史,千车莫载,万船难装。这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压力。它无形中监视着我们的言说,令我们不敢随心所欲,想当然耳,今天抛出一堆观点,明天创...
关键词:“国产电影运动”  文艺片 《中国电影史》  《无声的存在》  电影文化 艺术电影 “新兴电影运动”  
数字化电影的宠儿——灾难片的美学及相关问题
8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余纪  出版年:2001
数字虚拟影像生成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使一个老旧的经典类型——灾难片出现了新的创作热潮和形态。从理论上如何对这一片种重新进行界定,从美学上如何对这一片种给予说明,是本文力图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更进一...
关键词:灾难片 电影市场 美学 创作  影像 发展过程  描述  经典  相关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
9
《文学评论》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本朝  出版年:2004
本文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文学体制的参与和支撑 ,文学体制既是现代文学意义的生产方式 ,也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 ,它对现代文学的意义生...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生产体制  人道主义 文学奖励  工具主义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三大重建
10
《文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吕进  出版年:2003
中国现代诗学面临三大重建的美学使命 :在中国跨入现代以后的诗歌观念重建 ,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 ,现代传媒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三大重建不可能在封闭状况下完成。实现与中国古代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对话 ,是...
关键词:中国  现代诗学 理论建构  美学 诗歌观念 诗体 传播方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