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牧区    乡村    扶贫    个案    精准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60H指数:5北大核心: 9 CSSCI: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集聚发展研究
1
《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决策咨询部 张新友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新疆文化优势研究”(16XMZ06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文化援疆效果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19BSH060);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新疆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及旅游响应分析”(XJ107621807);天山英才工程第三期培养计划资助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元素多元。文章运用数理统计、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新疆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构特征 空间分布  集聚发展  新疆  
“老西藏”群体的代际传承与反哺——基于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西藏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孙海芳 罗布  出版年:2020
2019年度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XJ107621909);2020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立项资助一般项目(项目号:2020SHYB13)阶段性成果。
“老西藏”群体及其子代是西藏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老西藏精神”,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基于“代际”理论的视角,从家庭教育、...
关键词: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代际理论  “老西藏”群体  子代
“一带一路”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以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为例
3
《开发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 王富忠  出版年:2019
2018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前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态势及其对新疆的影响”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实施,具有独特地缘、族缘优势的边境口岸城市越来越成为边境地区发展的依托和龙头。在国家援疆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更成为城市所在边境地区发展的...
关键词:口岸城市  边境地区 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变迁思考——以新疆三个乡村为例
4
《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李娜 李晓霞  出版年:2019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源和活力,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文明的振兴,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振兴。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没有与经济、制度变迁相适应的文化变迁,经济发展进程必会受阻,乡村便难以振兴。文章通过对新疆三个乡村,即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村落 文化变迁 乡土伦理  
资源整合视角下医务社工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的作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为例
5
《现代医院》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明朗  出版年:2020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务社工作为协调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缓和医患矛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各层级资源分散的影响,医务社工很难持续并有效地开展专业助人服务,从而缓和医患冲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笔者以...
关键词:医务社工 就医体验  资源整合
影视人类学的文本写作--以影片《祖鲁》为例
6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刘湘晨 刘贝贝  出版年:2021
影视人类学概念的渊源与其学科发展,历经与其母体学科人类学、民族学大致相似的历程:从早期欧洲大量泛民族志的旅行笔记、图片和胶片影像,到后现代多叙述视角的并置及对结构与符号的格外敏感,始终在拷问"作者"与田野的对应关系及所持...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文本写作 祖鲁  
传承与遮蔽:叶形宝冠的象征意义及流传释读
7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孙海芳 刘学堂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楼兰地区史前遗存的多学科研究”(17AkG00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2020年度一般项目“物的记忆:考古器物的神话学阐释”(2020SHYB13);新疆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J107621909)。
该文就空间位置、形制与材质三方面对“冠”的符号象征意义作了详细阐释,并解析了树及树叶有关的“宇宙观”“生命观”“生殖观”等象征意义及流传,由此探究早期“叶冠”的文化意义。在梳理树及树叶、叶冠与佛冠、五佛冠的历时性符号演变...
关键词:叶冠 佛冠  象征溯源  文化遮蔽  
地方历史、社会记忆及身份建构——以“老西藏”群体为例
8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孙海芳  出版年:2019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调适与融合——‘藏漂’群体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XZJCZH002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回顾西藏社会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研究该进程中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的社会记忆,对于印证地方历史,再现社会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社会记忆理论,通过对"老西藏"群体进行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整理分析媒...
关键词:社会记忆 身份建构 “老西藏”群体  “老西藏”精神  
“一带一路”蕴含着哪些传统文化智慧
9
《人民论坛》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娜  出版年:2019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扩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彰显了"和合主义"精神...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中国文化
传统技艺与女性文化身份解读——基于新疆地区锡伯族绣花鞋技艺的讨论
10
《美术大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艺术学院 刘金莲 莫合德尔·亚森  出版年:2020
2014年度国家教育部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足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XJJC760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研究锡伯族传统绣花鞋技艺和女性手艺人的身份,来分析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女性技艺持有者如何以主体身份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技艺  女性身份 绣花鞋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