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耕地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遥感 耕地质量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水利类
被引量:7,448H指数:38WOS: 146 EI: 209 北大核心: 726 CSSCI: 193 CSCD: 664
-
排序方式:
- 耕地“非粮化”问题、成因及对策
- 1
- 《中国土地》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孔祥斌 出版年:2020
- 在优质耕地不断减少、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和全球贸易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审视耕地"非粮化"问题。本文在分析全国各地区耕地"非粮化"主要类型、程度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严格管控...
- 关键词:专项储备 优质耕地 耕地保护 非粮化 气候灾害 改进对策 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
-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识别与优化研究进展
- 2
- 《地理科学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黄安 许月卿 卢龙辉 刘超 张益宾 郝晋珉 王惠 出版年:2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38,41571087)。
- “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研究是在识别现状空间结构、格局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的均衡、可持续性发展,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国土空间分区方式,已成为当前学术前沿和国土空间规划亟...
- 关键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识别 优化 进展与展望
- 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 3
-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孔祥斌 出版年:202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19ZDA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北集约化农区耕地多功能质量演化过程机理与调控——以河北曲周为例”(417715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地下水超采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政策绩效评估及改进策略”(17YJA630040)。
- 研究目的:厘清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并明确实现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推理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存在空间适宜性差、作土垂直关系紊乱、生产生态功能失衡等问...
- 关键词:耕地保护 生态治理 内涵 路径
-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 ( EI收录)
- 4
- 《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袁承程 张定祥 刘黎明 叶津炜 出版年:2021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2001224);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9ZDA096)。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耕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分析2009-2018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掌握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与变化态势,有助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
- 关键词:土地利用 遥感 土地调查 耕地变化 格网数据 中国
- 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
- 5
- 《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德国哥廷根大学 陈秧分 王介勇 张凤荣 刘彦随 成升魁 朱晶 司伟 樊胜根 顾善松 胡冰川 李先德 于晓华 出版年:20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73129,4187110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2021-RC-03)。
-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了系统认知全球化与粮食安全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路径,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
- 关键词:粮食安全 农业食物系统 粮安治理 农业对外开放 全球化
-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及路径探析
- 6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祖健 郝晋珉 陈丽 张益宾 王娟 康丽婷 郭稷桁 出版年:201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6B01)
-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
- 关键词:耕地 耕地保护 三位一体 农田生态系统 可持续利用 保护路径
-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 7
-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汤怀志 桑玲玲 郧文聚 出版年:2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201)。
-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态...
- 关键词:耕地保护 耕地资源安全 耕地占补平衡 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
- 巩固黑土地粮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8
-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李保国 刘忠 黄峰 杨晓光 刘志娟 万炜 汪景宽 徐英德 李子忠 任图生 出版年:202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801);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1191-00109011)。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但由于该区域耕地的高强度、不合理或过度利用造成了严峻的黑土退化问题。因此,如何使黑土地粮仓高效、可持续地为国家...
- 关键词:黑土地 粮食安全 黑土地粮仓 土地退化
-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测度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调控 ( EI收录)
- 9
- 《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冀正欣 刘超 许月卿 黄安 卢龙辉 段亚明 出版年:2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38)。
- “三生”空间的科学划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体系的基础,而划分的关键在于定量识别与测度土地利用功能。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提出“三生”空间表达模式,并以张家口市为例进行“三生”空间识别与分区调控。结果表...
- 关键词:土地利用 功能 三生空间 价值评估 功能识别 张家口市
- 耕地“非粮化”的经济机制与治理路径
- 10
- 《中国土地》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朱道林 出版年:2021
- 近年来,耕地"非粮化"现象有增多趋势,大量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苗木林果,甚至挖塘养鱼等,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也威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作者在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 粮食安全 非粮化 治理路径 耕地 思考和建议 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