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南大学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法律    法治    反垄断法    知识产权    经济法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4,675H指数:42北大核心: 945 CSSCI: 1,167 RDFYBKZL: 8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6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法治社会建设论纲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南大学法学院 江必新 王红霞  出版年:2014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的阶段性成果
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重要构成,它与法治国家、社会管理法治、社会法治国等范畴相关但不相同。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夯基固本,是破解法治瓶颈的有效路径,是对人情社会的反思重构和对公共理性的培育与提升,有助于弥合转型中...
关键词:法治社会 法治国家 融贯性  共治 备位性  法治缺陷  
环保督察制度法治化:定位、困境及其出路
2
《法学评论》中南大学法学院 陈海嵩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质量改善的国家义务及其法律制度体系研究"(16CFX052)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环保督察制度经历了从"督企"到"督政",再到"党政同责"的中央环保督察之演变历程,在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上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从建设法治国家和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目前的环保督察...
关键词:环保督察  法治化 党内法规 环境治理现代化  
论社会治理创新
3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法学院 江必新 李沫  出版年:2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舆情下政府公信力的法律重构研究"(13CFX034)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治理创新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升华后对社会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
关键词:社会治理 社会体制创新  社会事业 合作治理  法治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4
《中国法学》中南大学法学院 江必新  出版年:2013
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诉讼法必须发展和改革。当前行政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利救济不足、诉讼成本偏高、司法功能错位等问题。行政诉讼法应当从确保权利救济的有效性、降低行政诉讼成本、强化行政诉讼的解纷功能、促进诉讼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法修改 权利救济 司法功能
论法律视域下社会公权力的内涵、构成及价值
5
《中国法学》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 徐靖  出版年: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C82008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2YBA3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215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课题(2102QNZT189)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公权力乃公共权力之分支,与国家公权力相对应;其发端于社会内部治理,是社会自治权的表征。政社分开与促进社会组织建设是国家对公共治理提出的新命题,在国家与社会二元界分、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的新时代,社会公权力已然以一种新的...
关键词:公权力 社会公权力 国家与社会  合作治理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6
《中国法学》中南大学法学院 蒋建湘  出版年:2010
企业社会责任最初以道德责任的形式出现,后来,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发展为法律责任和软法责任,并同道德责任并存。由于法律责任能够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因而法律责任化后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便变得非常确定。当然,企业社会责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道德责任 法律责任 软法责任  司法能动主义
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
7
《法学评论》中南大学法学院 许中缘  出版年:2018
"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性并不是民事主体的必然要求。"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历史演变阐释了民事主体只是社会需要的法律形式。法律对民事主体的承认基于现实需要,根基在于以人的利益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以此作为判断是否承认智能机器人民事主体的功利...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民事主体 工具性人格  
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
8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法学院 江必新  出版年:20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难题和问题的长效之策,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托,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把...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与监管权的适用关系辨析
9
《法学论坛》中南大学法学院 张宝  出版年:2017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环境诉讼特别程序研究"(14SF004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研究"(15YBA383)的部分成果;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资助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制度旨在解决环境保护"公地悲剧"引发的"企业污染、政府买单"困局,但也与行政机关可以责令消除、修复环境并适用代履行的规定发生矛盾,故政府索赔应限缩到生态环境无法修复、因而无法适用上述规定的情形。从法律...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  政府索赔权  环境监管权  
论实质法治主义背景下的司法审查
10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中南大学法学院 江必新  出版年:2011
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既有利于避免形式法治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实质法治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统一;实体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的统...
关键词: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司法审查 转型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