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舞台美术    舞台灯光    戏剧    话剧    舞美    

研究学科:轻工类    电气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298H指数:7北大核心: 79 CSSCI: 74 CSCD: 1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
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陈东杰 李芽  出版年:2009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汉代人对香料的使用,既...
关键词:马王堆一号汉墓 香料 香具  用香习俗  
戏剧人物造型设计中的转喻和隐喻
2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肖燕  出版年:2002
戏剧人物造型设计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不仅指服装设计、化妆设计和发型设计等对舞台人物穿着打扮的规定,还包括对演员对人物的动作、语音语气等方面的处理。所以,我们通常说的人物造型设计是狭义的。狭义的戏剧人物造型设计是...
关键词:戏剧人物 舞台人物 造型手段  人物造型  演员 狭义 造型设计  文本 转喻 思想内涵  
舞台灯光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3
《演艺设备与科技》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沈倩  出版年:2006
阐述舞台灯光设计运用色光的普遍规律,着重讲述白光在制造舞台视觉效果中的应用手法与特点。
关键词:舞台灯光 色光 色调 白光
当今舞美设计中视觉元素“形似”与“神似”的价值考量
4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潘健华 倪洁诚  出版年:2015
舞美设计中视觉元素"形似"与"神似"的观念,是针对当今戏剧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而提出的。当观众面临更多选择,而舞美技术发展又让观众享受更多的视觉艺术时,需要厘清并把握两者的关系,避免设计游离于内容。只...
关键词:视觉元素 形似神似  形神兼备 戏剧空间 价值考量
明代耳饰款式研究
5
《服饰导刊》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李芽  出版年:2013
2012年度上海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古代耳饰研究>(12YS083)
在中国汉族聚居区,耳饰在观念上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时代始于宋,而真正在使用上达到普及的时代则要到明。在中国历代的正史中,明代是第一次把耳饰的形制纳入皇家服饰制度规范的,这也使宫样耳饰在明代始终为人们所钦羡和追仿。如:珠排环、...
关键词:明代 耳环 耳坠  丁香
论舞台空间与灯光设计中视觉隐喻的写意精神——以现代京剧《浴火黎明》为例
6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伊天夫  出版年:2016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SH1510GFXK
现代京剧《浴火黎明》的舞台美术,其空间具有虚实相生的简约之美,其灯光乃视觉化的诗情叙述。该剧的舞台空间与灯光设计因循文本的时空艺术特征规定,试图以写意手法,极节制地运用经过艺术化提炼的视觉元素构建舞台动作空间,使"意象皆...
关键词:空间设计  视觉隐喻 写意精神 浴火黎明  
解读中国古代的铠甲
7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刘永华  出版年:2020
铠甲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战备物资,历来受到封建王朝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提高甲胄制造的质量、技术;二是实行严厉的管理制度,禁止民间收藏、拥有。因此我国虽有四千余年的铠甲历史,但至今除了清...
关键词:甲胄类型  铠甲制造  甲胄装饰  战争形式
试论当下中国戏曲舞美创作的美学追求
8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伊天夫  出版年:2020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18ZD05);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19JZD035)阶段性成果。
在第十三届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中,中国舞美设计师高广健选送的京剧《天下归心》获得演出设计金奖,刘杏林选送的昆曲《牡丹亭》获得演出设计荣誉奖。在这两部获奖的中国戏曲舞台设计中,当代中国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观念和...
关键词:中国戏曲舞台美术  美学追求 装置艺术 极简主义
电脑灯的功能与原理
9
《演艺设备与科技》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柳得安  出版年:2006
介绍电脑灯的功能结构、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电脑灯 功能  图案片  效果  原理  
“镜影图”的道教源头与文人趣味渗透:从赵孟頫《自写像》说起
10
《民族艺术》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复旦大学中文系 施錡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汉学家视域中的中国视觉艺术史研究"(15BWW01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资助(2014M550208)阶段性成果
赵孟頫《自写像》可能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中较早甚至最早的"镜影图"之一,他的《自写像》形式与道教图像极为相似并在题赞中显现了儒道合一的精神。从"镜影图"中的独特元素"镜光"的源头作考,"镜影图"源头在于道教,同时"圆光"本身...
关键词:镜影图  赵孟頫 圆光  道教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