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孙中山    现象学    胡塞尔    哲学    清代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35,381H指数:48北大核心: 6,357 CSSCI: 7,239 RDFYBKZL: 1,06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3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1
《历史研究》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510275 科大卫 刘志伟  出版年:2000
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 ,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 ,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 ,改变国家礼仪 ,在地方上推行教化 ,建立...
关键词:宗族 国家秩序 地方社会 正统性 国家认同 国家政治  亲属  发展实践  明清 礼仪  
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
2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哲学系;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吴重庆 张慧鹏  出版年:2018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从农民合作入手构建以乡村为主体的新型发展模式”(项目批准号18VSJ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主流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乡村不是作为独立的发展主体,而是作为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从属和依附于城市,乡村的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的去主体性还表现在农民的去组织...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 乡村主体性  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
《文化遗产》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宋俊华 王明月  出版年:2015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参与式发展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
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人类学系 孙九霞  出版年:1998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族群的定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提出了操作性的定义;二是讨论了与族群相关的概念如民族、族群性的区分;三是论述了族群认同的概念,认同的要素。
关键词:族群 民族 族群性 族群认同
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5
《民俗研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刘晓春  出版年:2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06JA85009);2008年度国家社会基金一般项目(08BMZ024)系列成果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民俗学学者开始从单纯的民俗事象研究,转向在语境中研究民俗,强调田野调查,强调在田野中观察民俗生活、民俗表演的情境、民俗表演的人际互动、民俗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等...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 范式 转换  语境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6
《学术研究》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刘晓春  出版年: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民俗与民族国家认同"(项目批准号:06JA850009)系列成果之一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原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的民族主义  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
7
《江西社会科学》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宋俊华  出版年:200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集中表现为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和活态性等特征。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些特征,是科学认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征  传承 无形 活态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
8
《教学与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郑永廷  出版年:2001
在社会生活中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 ,也是一种多属性、多因素的特殊活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 ,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性 实践性  超越性  发展  本质  教育价值
“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
9
《学术前沿》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中山大学哲学系 翟振明 彭晓芸  出版年:2016
人工智能话题,在经历多年沉寂之后,最近重新引起热议。基于"神经网络"构架的软件在机器学习能力方面的进展,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不少人焦虑乃至恐惧。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原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机器难以胜任。如今突破了...
关键词:弱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  量子力学 物理主义 伦理困境 价值理性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10
《中国社会科学》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叶汝贤  出版年:2006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成果。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
关键词:有个性的个人  “每个人”的自由  自由人联合体 以人为本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