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民俗与民族国家认同"(项目批准号:06JA850009)系列成果之一
年 份:2008
期 号:2
起止页码:153-1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8_2009、NSSD、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性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后者;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是尚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与现代都市文化相比较的文化反差,运用具有巨大差异性的文化元素刺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消费欲望,地方则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作为活化石的民俗,只有当人们抛弃了原生态的幻象,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的时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的民族主义 民俗学
分 类 号:K890] I207.7[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