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刑法    刑事诉讼    刑事    犯罪    认罪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3,587H指数:47WOS: 9 北大核心: 892 CSSCI: 980 CSCD: 51 RDFYBKZL: 4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6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刑事庭审实质化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汪海燕  出版年:2015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刑事诉讼法解释研究"(12SFB3017)阶段性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创新团队和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资助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其内核是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在审判阶段通过庭审方式解决。在一些地方的司法实践中,逮捕"绑架"审判,审理方式以审查案卷笔录为主,庭前会议实体化,以及法庭审理仅以定罪为中...
关键词:庭审实质化  逮捕中心主义  审判中心主义 言词审理  庭前会议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2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于志刚  出版年:2010
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诱因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代际差异;传统犯罪的网络变异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变异、社会危害性的变异和犯罪形态的变异三个方面。扩张化的司法解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
关键词:网络犯罪 传统犯罪 社会危害性 刑事立法 变异  
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刑法教义学根基
3
《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ZD209)的研究成果
合规不起诉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从制度功能、刑事政策、立法论等维度展开的前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面对重罪不诉引发罪刑法定原则的危机、整改出罪导致并合主义刑罚的失衡、追诉责任人对单位犯罪结...
关键词:合规不起诉  合规整改  单位犯罪 分离构造  实质制裁论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4
《中国法学》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陈光中 邵俊  出版年:2017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建设周期重大课题之一"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初期成果
目前正在进行的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旨在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此项改革立足于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监察治吏的传统,又借鉴了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内容具有四大特点:监察权成为与...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  监察权 司法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三大安全风险及法律规制——以ChatGPT为例
5
《东方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hatGPT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获得全新动能,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准备、运算到生成阶段的运行机理,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三大安全风险。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准备阶段的数据风险,应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使用国家数据,对...
关键词: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合规制度  数据安全 算法偏见  知识产权
审判中心与相关诉讼制度改革初探
6
《政法论坛》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陈光中 步洋洋  出版年:2015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审判中心不仅是刑事司法规律的体现,也是对现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我们首先应当对审判中心的内涵及意...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诉讼制度改革 审判独立 直接言词原则
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超个人法益属性
7
《人民检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曲新久  出版年:2015
"公民个人信息"是"个人法益"且具有"超个人法益属性",这影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解和认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是"弱意义"的构成要件,需要作宽松的形式解释,以未经公民同意为实质要件。个人信息既包括...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法益 超个人法益  构成要件
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
8
《中国法学》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宋英辉 郭云忠 李哲 罗海敏 何挺 冯诏锋 王贞会  出版年:2008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和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为07BFX06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当事人和解刑事案件的宽缓处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受现行法律框架、司法资源、考评机制以及传统司法观念的束缚,对当事人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在适用范围、处理方式及相关配...
关键词:刑事和解 案件类型  适用条件  配套机制  
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AI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9
《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刘艳红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21&ZD209)的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AI)作为类人类智能,无论我们是否赋予其主体资格,在解决其法律责任问题时,都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为此,探讨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问题,应该基于人工智能行为的可解释性的全新路径来推进,而不是纠缠于当下学界关于人工智...
关键词: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法律责任 自我答责  责任预防  
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
10
《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于志刚  出版年:2013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口袋罪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从罪刑擅断时期到罪刑法定时期,口袋罪的演变映射出其时代背景和特征;作为一种司法现象,中国当前的罪名"口袋化"现象日益严重,"口袋化"的罪名既有历史遗留,也有新生罪名,呈现出司法乱象,...
关键词:口袋罪 罪刑法定 兜底条款 罪名体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